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统一大市场筑基新发展格局 详情

统一大市场筑基新发展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05-24 10:52:03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是国家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5月20日,在济南召开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对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理论研讨和实践研判。
 
服务新发展格局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下,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升级完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表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战略支撑。“协调发展既是手段,又是目标,能够使经济增长的成果共享,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区域协调发展并不仅仅意味着人均GDP低的地区对人均GDP高的地区的追赶增长,就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而言,要强调的是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等方面的可比性,这两项指标也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要求。基于对我国区域重大战略演化规律的分析,山东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郝宪印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我国将形成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支撑的,面向全球的“沿海—内陆—沿边”全面开放的区域发展格局。
 
开放畅通是关键
 
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任务。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基于地区间市场的高效畅通,拓展经济规模。开放与畅通是全国统一市场的一般特征和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市场整合领域清理废除了一批市场分割的做法,提升了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
 
在不损害地方政府竞争激励基础上,建立有效机制以平衡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未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发挥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带动作用,合理布局区域性产业网,建立多方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地区间要素回报率趋同。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积极性,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协调好二者的有机平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吕冰洋注意到,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中,中国特色财政激励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发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与调动地方积极性的矛盾,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未来,这一体制还将在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把握好统一性与区域性
 
区域发展不是为了制造壁垒,而恰恰是将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与统一市场建设协同推进,使两者相得益彰,助推新发展格局的宏阔蓝图一体擘画。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例,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与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现了统一性和区域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给黄河流域带来了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另一方面,统一大市场同时也需要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未来,亟须从加强黄河流域的产业合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协同机制、流域治理和公共政策协同机制、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机制,以及与全国其他重大区域战略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等方面,推进二者共进。
 
对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袁红英认为,需要在逻辑上处理好大市场与强市场、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统一性与区域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破与立等问题的辩证统一关系。郝宪印提出,未来,亟须从国家战略总体布局层面发力,充分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潜力效应,打造多中心梯度化的战略支点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塑造同向发展的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
 
作者: 张清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