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路径
作者:叶国全 / 2022-02-09 11:47: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把握巩固脱贫成果的明确要求,扛起政治任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保持锲而不舍的毅力、一往无前的魄力,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支持,筑牢“防线”、紧盯“红线”、兜住“底线”,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
笔者认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有共识。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要全覆盖。”“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也是"十四五"时期必须守住的底线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紧迫性,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压实责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现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措施、帮扶机制、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切实保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要下非常之功,用超常之策,抓紧抓实抓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建设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 多措并举筑牢防贫致贫防线,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群众更加有获得感,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有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消除贫困,是共产党人面向世界的铮铮誓言和郑重承诺。为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早”字当头。我们要根据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的常态化动态监测,结合农户自主申报和基层干部的日常排查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逐户分析风险原因,全面摸清易返贫致贫人口底数,经有关部门协调会商,制定帮扶工作方案,确定精准帮扶措施,切实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人管、管到位。
二是精准帮扶。为拔掉“穷根”,必须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年度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影响基本生活的家庭,实施大力帮扶。一是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积极性;二是金融机构要在大力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同时,支持水果种植、高山茶叶、高山油茶、高山蔬菜和生态畜禽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助力器”;三是乡村振兴局、财政等有关部门对易地扶贫搬迁要搞好后续扶持;对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做到应保尽应;四是优先组织返岗和外出务工,优先安排各类公益岗位和本地就业岗位,保障就地就近就业;五是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六是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民政部门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等保障力度,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基础更牢、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三是加强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加强帮扶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成果责任,防止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返贫;督促推动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组尽锐出战、挂牌督战,力促帮扶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有人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首先,必须继续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责任压紧压实,确保政策不断,力度不减。坚持责任追究,激发干事热情,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守住脱贫成果。其次,要按照政治过硬、热爱农村、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民办事的要求选优派强第一书记,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对干出成绩、群众认可的优先重用,对不胜任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处理,确保干部选得准、驻得下、帮得实、守好成果。第三,要加大监督力度。一要围绕“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精准监督,确保帮扶政策“不走样”、“不变通、“不松懈”;二要针对帮扶项目多、资金量大、涉及贫困户多等情况,必须紧盯帮扶项目落地情况和帮扶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帮扶项目有效实施,确保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三要强化干部作风监督,重点了解驻村干部、包户干部、村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是否存在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现象,着力解决贫困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四要对脱贫退出考核验收中降低标准、走过场、流于形式、搞“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要严厉追责问责,严把退出关口,确保脱贫退出质量;五要依法严惩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严惩吃拿卡要报借等行为,让监督执纪问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第四,中央、省、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开展情况、政策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产业扶持等情况进行指导和专项监督检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群众更加有获得感。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有保障。首先,要有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持续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方向盘”,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其次,要有人才保障。一是选好带头人。要培养选拔党性强、懂政策、爱农村、有头脑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村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吸引优秀人才进“两委”班子;二是要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干部;三是留住人才。要有爱才、用才、励才的制度与政策,鼓励大学生和农民工回乡村就业创业,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为人才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价值;四是培育人才。要举办种养技术、农业技术、农村电商、农场经营等各种培训班,提升致富带头人农业生产技能,更好地带动贫困户掌握技能;五是要积极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基地,为群众创业、就业搭建良好平台。第三,要有政策保障。要对现行的各项帮扶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提出废止、保持、扩面、优化的意见建议,对标国家、省政策体系和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关文件,明确驻村帮扶、产业扶持、资金使用、小额信贷等要求,确保政策不留空白、工作不留空档。第四,要有资金保障。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财政部门要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信贷资源要向贫困地区适当倾斜,力争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户数量明显增加。要发动公益组织,参与产业扶贫。要把争取到的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一定要把好事办好。第五,有兜底保障。民政、财政、医保等有关部门要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力以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第六,有制度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政策多、项目多、资金多,必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作,全力以赴防风险、堵漏洞、守底线。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做好“两业”。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要着力做好产业、就业两道“基础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为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一是各级政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搞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二是金融机构要压实服务责任,加大信贷投入,大力支持农户种植粮食、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支持农民立足当地特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大力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支持打造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储运、市场营销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条;支持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产业。通过支持和培育,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三要推广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方式,让贫困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四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建立农产品线上销售长效机制,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要支持快递进村入户,让农产品“触网”“远嫁”,助力贫困农民增收。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多措并举做好就业帮扶工作。一是推进劳务输出。政府要出资免费开通返岗专车集中输送,帮助农民群众返岗复工和外出务工就业;对就业困难的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培训,增加就业技能;培育、发展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提高脱贫人口劳务输出质量。二是支持就地就近就业。要通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发展乡村产业、帮扶车间、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企业更多招用易返贫致贫家庭人员,多措并举拓宽易返贫致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三是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带动易返贫致贫人口就业和增收。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乘势而上,继续奋斗,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筑牢根基,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作者:叶国全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江西龙南市支行退休干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