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坚持“三落实”专项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详情

坚持“三落实”专项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习时报 / 2021-10-13 17:51:42
今年9月2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重温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和深情牵挂、深沉思考,为新时代东北、辽宁振兴精准把脉、指明方向。辽宁已形成的完整工业体系、丰厚的科教资源,加之通关达海、陆岛兼备的独特区位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保持创新转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耐心,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就一定会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务院批复《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推动东北、辽宁振兴绘制新蓝图、提供新动力。我们感恩奋进、锐意进取,实施“三落实”专项行动,在转化作风狠抓落实上下真功夫,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改革创新、赶上时代,锚定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目标,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奋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改革攻坚、激发市场活力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对于辽宁来讲,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革命。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打破思想观念禁锢、冲破思维定式束缚、突破旧有体制机制藩篱,蹚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市场化改革路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更好为市场松绑、为市场主体优化服务。辽宁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提出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下决心啃下“成本、法治、诚信”三块硬骨头。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数字化倒逼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进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让失信欺诈受到惩治,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出台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意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法治生态和发展生态。
 
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针对国有企业活力不足问题,推进重点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鞍本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有序推进华晨集团司法重整。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问题,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依法整治违规涉企收费,着力破除招投标、投融资等隐性壁垒。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安心、安身、安业。
 
强化改革措施,化解长期积累形成的重大风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积极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推动辽沈银行开业运营,统筹推进城商行“一行一策”改革,扎实推进农信机构改革。全力防范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割除“毒瘤”,推进司法重整,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大局稳定。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核心动能、加快创新转型步伐
 
创新动力不足,是制约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症结。辽宁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完全具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条件。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全面振兴的“最大增量”。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以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辽布局大科学装置,推动沈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大连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打造重大科研成果原创地和攻克共性关键技术的主阵地。构建政府主导和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研发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为“盟主”与高校、科研院所利益相连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实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等制度,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163家,科技创新小苗越来越多。创新人才政策,留住用好本地现有人才,吸引使用外部人才,通过与国内相关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共建研发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开展人才和科技交流合作。
 
锚定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目标,拥抱数字经济新时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老字号”;聚焦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深度开发“原字号”;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字号”。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重点打造24条产业链和31条创新链,培育高端钢铁材料、石化精细加工、汽车制造、软件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17个产业集群,为国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贡献辽宁力量。加强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星火·链网”超级节点。
 
坚持把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消费者需求有机结合,不断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网红产品和电商直播基地。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有序发展在线教育,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加强与上下游生产企业资源整合,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把握战略主动
 
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是对接东北亚、新欧亚大陆桥的前沿枢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要求,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以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抢抓对外开放新机遇,畅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充分用好“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交通运输国家大通道,畅通国际大循环。实施辽宁自贸试验区2.0版方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自贸试验区更高质量协同发展。抓住RCEP生效前的窗口期,扩大对14个国家的进出口规模。深度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同日本、韩国等国家产业链合作,提升辽宁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影响力。
 
加快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努力在参与国内产业分工与合作方面有新的更大作为。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度推进产业链互补、文化交流互鉴、科研平台共建。充分发挥辽宁产业资源和对外开放区位优势,与东北区域各省区实行全方位务实合作。
 
推进省内重点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凝聚多点突破、优势互补的新动能。突出沈阳、大连双引擎作用,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支持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在规划计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市场、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等方面全面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抓住国务院批复《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机遇,突出大连的带动作用,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加快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释放港口整合效能,推进太平湾“港产城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通道、产业、平台、人才、市场对接,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子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倒逼解决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又让辽宁山川、河流、海洋、湿地、沃土、草地等自然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大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增强森林、湿地等碳汇能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十四五”时期拟上项目能耗由1.17亿吨标准煤减至2118万吨标准煤,坚决不要污染的GDP。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气、巩固水、治理土、防风险、强生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统筹抓好以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和辽东山区生态屏障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区域保护,以辽河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以黄渤海为重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力推进绿色发展。实施能源革命,加紧布局风电、太阳能发电,安全稳妥发展核电,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科学利用地热能,适度发展火电,推动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综合考虑水与水土保持、碳与碳汇贡献、人与人均财力等因素,已经启动对东部山区9县的生态补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辽宁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积极创建以辽河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辽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是我国实施“三河三湖”战略的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与国家林草局共同研究制定辽宁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已纳入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把辽宁境内辽河流域干流、主要支流和河口区保护起来,实施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保湿地、护廊道、防风险,突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倒逼辽宁流域产业绿色转型,传承和发扬辽河文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的先导区,把辽河打造成造福辽宁人民的母亲河。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赋予新时代东北振兴新内涵新要求。我们对标共同富裕目标,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使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在城市更新中提升城市群众生活品质。辽宁城市化率已达68.1%,全省大中小城市布局合理,多样性、差异性特点明显。立足辽宁城市特点,研究制定《辽宁城市更新条例》,与住建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秉承绿色低碳、创新主导、智慧赋能、突出特色的理念,推进产城融合、文城融合、园城融合、乡城融合,提升城市品质,增进人民福祉。
 
在乡村振兴中提高乡村群众生活质量。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把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好黑土地。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让传统村落宜居,让乡村特色永驻,让乡村建设留得住乡愁。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着力“提低、扩中、限高”,运用好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在促进协调发展方面的政策功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改革发展力度,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辽沈战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雷锋精神,讲好辽宁故事、展示辽宁形象,挖掘和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重在交心润心,重在凝心铸魂,凝聚奔向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作者:刘宁 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