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为促进制造业投资合理增长蓄势添能 详情

为促进制造业投资合理增长蓄势添能

学习时报 / 2021-10-13 17:49:20
为促进制造业投资合理增长蓄势添能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保持投资的合理必要增长。离开投资,无论是创新战略实施,还是产业优化升级,都难以实现。如果说制造强国是目标,投资就是把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载体。
 
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此后,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之位,同时也开启了由大到强的历史进程。然而,愈进愈难,新进程的起步并不容易。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冲击影响下,我国制造业投资增幅放慢。2011—2016年,增速从31.8%下跌到4.2%。2017年、2018年反弹回升,随后又开始下跌。2021年上半年恢复正增长,但2019—2021年年平均增速2%。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其投资幅度的放慢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步下跌。2011—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3.8%下降到2.9%,给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压力。同时,投资增幅的放慢使得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滑,从2010年的32.5%降为2020年的26.2%。
 
从产业发展规律和主要发达国家实践看,制造业比重在达到一定程度时通常都会下降,但下降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跨过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且制造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就我国而言,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4550美元,距高收入国家门槛还有很大差距。制造业发展尽管规模世界第一,但整体水平仍相对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我国提出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首先,需求的急剧缩减和疲弱不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调整阶段。尽管各国采取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但世界经济迟迟未能走上稳步复苏轨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受此影响,我国货物出口(95%为工业制成品)2011—2020年年均增长仅为5.6%,较2001—2008年年均增速下降了18.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模仿型消费阶段基本结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放缓;投资“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房地产相对饱和”,而能够激发新的大规模投资的技术、产业尚未有效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下滑。需求是企业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求的长期低迷消蚀了对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导致企业不敢投资。
 
其次,需求的长期萎缩使得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制造业盈利状况恶化。2000—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年均实际增速超过20%,但2011—2020年仅有0.23%,其中,2018年、2019年连续绝对减少,2020年虽略有回升,但尚不及2016年的水平。利润是驱动投资的核心动力,利润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资本离开制造业,投向其他行业领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利润下降,制造业研发投入也开始缩减。2011—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1.4%,其中2018年、2019年不足8%。
 
再次,盈利状况的恶化导致制造业还贷违约情况成倍增加,融资能力持续减弱。从2013年开始,各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不断下降,2020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12—2018年,其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从1.61%上升到5.76%,上升了2.58倍。2019年起,这一趋势开始扭转,但2020年仍高达4.2%,为2012年的2.6倍。相应地,其制造业贷款占公司类贷款比重从2012年的23.8%下降到2020年的15.9%,减少了近1/3。其间,2015—2018年还出现了贷款额的绝对减少。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贷款占到制造业外部融资的65%以上,贷款的持续缩减意味着即使企业想增加投资也可能难以实现。
 
可以看出,过去十年我国制造业投资持续走低,根源即在于需求的萎缩不振。2021年以来,在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由负转正、稳步增加。促进制造业投资合理增长,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化需求的支撑带动作用。同时,发挥好银行的主导作用,强化金融对制造业的有效支持。
 
一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制造业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需求的疲弱不振不仅会造成经济循环淤堵,而且会削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力,延缓产业升级进程。在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调整阶段,逆全球化和大国博弈加剧,新一轮产业革命仍在孕育突破之中,加之人口老龄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乏力可能将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延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迫切需要激发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市场的基础保障作用。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有潜力也有条件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这需要转变宏观调控只关注短期问题的旧有理念,统筹经济运行和产业升级,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防止需求不足抑制制造业投资发展、转型升级。
 
二是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改善提升制造业盈利水平。影响制造业投资的,除了其自身是否盈利,还与其他行业利润高低有关。如果其他行业利润相对较高,即使制造业可以获利,资本也会选择进入其他领域。因此,促进制造业投资增长,使制造业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扩大市场需求、重点在促进收入增长;另一方面,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实际上,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和“五险一金”缴费比例,降低用能、用网、物流成本等,都是为了扩大制造业盈利空间。目前,我国制造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未雨绸缪,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防止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增长,努力提升制造业利润水平。
 
三是推动金融体系创新,强化金融对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支持。目前,贷款占到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3以上、增量的1/2以上。促进制造业投资发展,发挥好金融的作用至关重要。真正使金融与制造业同舟共济,需推动两者激励相容和深度融合。鼓励支持商业银行以投资银行思维和金融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提高效率,深化对产业发展规律和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掌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分享制造业发展的红利。同时,减少银行对息差收入的过度依赖。目前,利息净收入占到银行营业收入的70%以上。这种经营模式下,银行只是获取固定利息收入,缺乏关心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这需要逐步减少银行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倒逼金融体系转变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投身服务于制造业创新发展。
 
 
作者:尉高师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