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 详情

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1-10-11 11:56:02
 
  【内容提要】本文从经济现代化或者说是工业化视角出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研究强调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属性不同,本研究更加强调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新发展阶段后的高水平的自强自立。一是提出了“阶段—模式—动力”的三维理论解释,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现代化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现代化路径,是中国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而探索的、以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的、突破“依附性”、具有“替代性”的一种经济现代化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大国经济优势、围绕着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经济现代化战略;二是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是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战略,实现从成本驱动、出口导向、高速度工业化向创新驱动、内需导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三是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协同”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协同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下,加快形成一种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改革与管理有效协同、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配合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经济现代化 工业化 供给侧改革 需求侧管理 产业政策 竞争政策
 
  【作者简介】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这个中国发展新历史方位,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理论、经济战略和政策体系都面临着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任务。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此以后,在多次会议和其他公开场合上,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同时,学术界也围绕着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大量的讨论。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纲”提出(刘鹤,2020),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建议》为基础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规划部署。从上述过程看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关于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不断深入。但是,新发展格局作为一个“国之大者”的未来新发展阶段的“国之大计”,还亟待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后,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跟进是十分及时的,围绕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现实背景、理论基础、重大意义、政策建议以及“双循环”、“经济循环”、“内循环”等方面相关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出现了数千篇相关文献,这极大地促进了关于对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但总体而言,由于研究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再加之时间相对较短,这些文献研究深度和学理分析还有待加强,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研究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解以及研究总体重心还有些偏颇,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多数文献将“双循环”对等于“新发展格局”,把国内大循环主导、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简化为“双循环”,或者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2021年3月20日为查询时间,以“新发展格局”为关键词在知网查询文献篇数,有240篇查询结果;而以“双循环”为关键词,在知网查询到的文献数量高达2858篇,而再以“国内大循环”为关键词,在知网查询文献篇数只有65篇。虽然在实际研究中很多文献也强调了打通内循环的关键堵点、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观点,而且围绕扩大内需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但是,实际上用“双循环”或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种简称是不能够准确概括“新发展格局”的准确内涵的,其最大问题在于直观上看重视了“双循环相互促进”但忽略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关键内涵。如果仅仅是因为“双循环”更有传播冲击力,就用“双循环”替代“新发展格局”,这是舍本逐末的。与国内这种有些偏颇的研究解读相反的是,国际上一些智库研究人员产生了另外一个方向对“新发展格局”的错误理解,认为在“新发展格局”框架下中国的努力是推进自身与国际“脱钩”计划的一部分,将“新发展格局”与“脱钩”关联在一起(Blanchette & Polk,2020),这种错误在于只认识到新发展格局强调“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内涵,但忽略掉了“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内涵。这一切表明,新发展格局作为着眼于中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深刻内涵和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还需要学术理论界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更加强调自主创新(习近平,2021)。这意味着,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解和未来有关新发展格局的研究至少要重视三方面,一是要树立系统观,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新发展格局内涵;二是要重视逻辑性,深入研究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现实和历史逻辑;三是要把握主要矛盾,要围绕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这个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畅通经济循环这个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问题,来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战略和政策体系。
 
  基于上面对新发展格局的认识和已有文献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三方面做出对新发展格局研究的边际贡献。一是从经济现代化理论视角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是从经济现代化,也可以认为是工业化理论角度梳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的,提出了“阶段—模式—动力”的三维理论解释;二是给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将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战略;三是系统梳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体系和重要的政策方向,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协同”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协同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