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2021-08-19 08:13:4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快速发展形成强大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全球化发展预期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且全球流行病爆发的风险增高,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应从根本上重构成长观,重视质量的提升、内在能力的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从规模增长朝着内涵改善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观转变;市场选择上应适应新发展格局专注于细分的专业市场,在消费市场领域和产业链中间市场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在新兴技术领域探索、创造和开拓蓝海市场,深挖产品新用途推动其高端化、高附加值化;能力建设上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创新投入和丰富能力内容,支撑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需要从树立质量导向的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并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创新政策工具,推动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变局下的小微企业,应主动化危为机,以更高质量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重构小微企业成长观,实现从规模增长朝着内涵改善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观转变,专注于细分的专业市场保持在优势领域的独特竞争力,其根本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能力建设,支撑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转变发展观念,以长期战略导向指引自身发展
40余年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态势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培育了社会对速度的偏好,对于企业来说,增长尤其是快速增长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事实上,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的换挡[5],寄希望于原有高速成长的路径势必会遭受巨大的挑战,尽管有一些短期快速成长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实现高速成长的路径已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不匹配。小微企业需要将增长思维朝着注重做强做优的发展思维转变,并强调长期发展与中短期的有效平衡。
转变对发展本质的认识,重视质量改善和提升。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社会需求被快速释放,市场整体的态势是供不应求,加之中国要素资源价格长期较低,小微企业以其灵活性的优势可以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为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中国小微企业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高速成长也是与中国经济基本面整体高速成长相对应,二者互为因果且相互强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换挡,加之市场基本面出现显著的过剩。根据樊茂清[6]对中国国民经济33个部门的产能利用率测度结果来看,在2005年或2006年之后,中国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橡胶和塑料等部门逐步处于产能过剩状态;2004—2012年资源密集型部门中的煤炭采选业、金属和非金属采选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大概在2005年之后服务业部门中的商业、金融房地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部门进入产能过剩状态。随着市场基本面的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且要素成本已呈现出一个难以下降的高位水平,小微企业寄希望于在这些领域的快速成长已变得十分困难,以更加注重效率、质量的成长模式成为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基本的市场面所决定的。小微企业要转变对发展本质的认识,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改善两个维度,两个维度是互相促进但差异显著: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发展总体上走的是数量增长的逻辑,小微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外部市场环境客观上决定了小微企业难以通过数量增长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质量改善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发展本质的认识,将自身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作为发展的重点。
转变对发展机会的认识,注重“内创业”和“外创业”的平衡。小微企业的成长过程本质上也是小微企业探索创业的过程,小微企业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会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对多领域、多业务的追求,以期望能够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这具有显著的短期目标属性。这是小微企业高认知模糊性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一种自然选择,也是小微企业在创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外创业”的发展理念,通过对外部市场机会的识别和把握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之相对的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企业生存问题解决之后进入了发展阶段,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内创业”来驱动自身发展。中小企业内创业,是中小企业主主导下,在对企业现有经营管理重新审视的基础上,在产品、市场、技术、要素、组织等方面创新的过程,它不包括中小企业主脱离现有企业的个人创业,而是现有业务的升级发展[7]。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应该从注重“外创业”向注重“内创业”转变,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和竞争力重构,实现企业产品和市场转型的目的,支撑企业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对市场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到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演变。
转变对发展动力的认识,强调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核心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人口红利下降、资源价格上涨、环保压力激增的背景下更是陷入严峻的发展危机。在此背景下,传统产业整体增速下降,产业内部竞争极为激烈,对于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的小微企业来说,要实现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改变传统注重投入增加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朝着创新驱动的质量型发展模式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来实现在新时代的发展[8]。与传统产业陷入过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快速成长,例如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等,它们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来源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它们天然代表着创新。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要想进入新经济,势必要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基本的发展动力。此外,随着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推动自身创新发展也是中小微企业的必然选择。
转变对发展模式的认识,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超大的规模数量决定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应当是结合自身实际、目标市场定位、外部情景特征等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可以以更加开放、共享、绿色的理念来实现自身发展。主动融入产业生态、社区生态和全球产业链之中,主动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共建、共享,以集聚和合作“抱团取暖”;主动适应碳达峰、碳中和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模式适应新要求、获取比较优势。
(二)关注细分市场,获取在优势领域的独特竞争力
小微企业数量极多,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是小微企业适应性、灵活性的现实选择和必然结果。但是,从现实中单个小微企业的实际来看,很多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却表现出多元化、多跨度的特征,这导致企业难以利用有效的资源和能力来定位在细分的目标市场,进而形成在特定领域和目标市场的领先地位。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求小微企业在转变发展理念的基础之上,按照市场发展的基本逻辑,通过更加有效的市场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情景。
从全球市场转向国内国际双循环[9],深耕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小微企业是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其在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全球民众的生活,降低了全球民众的生活成本。“逆全球化”潮流极大地影响了全球性的交易和资本流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是小微企业在新格局下的必然选择。为此,小微企业要从原来关注国际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方向转变,尤其是把握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变化,利用其在灵活性、适应性、专业性等方面的优势,发掘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和建设国内大市场。为此,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更加关注于不断多元化、个性化、升级化的市场需求,通过更加独特和科学的生产服务方式,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更有效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实现对消费者的有效锁定,形成在特定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
关注于产业链中极细环节的专业化,打造“隐形冠军”。与消费市场的小微企业不同,在中间品市场也存在数量极为巨大的小微企业,它们通过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有效的配套,形成大中小微型企业有效协作和竞争的共生形态。从德国和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些小微企业通过领先的技术、工艺、效率等优势,在中间品市场形成一些不可替代的领先优势,并在全球这一领域形成领先的市场地位,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10],这对于新时代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原来由国有企业垄断的市场领域逐步对民营资本放开;在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的业务和细分领域需要具有新的知识构成和知识积累路径的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参与;在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通用型的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是探索新技术路径、新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也是提供分包和众包服务的重要载体。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注重对上述极细环节和细微市场的研究,实现在这些领域独特竞争优势的获取。
关注于新兴技术领域的探索,积极创造和开拓蓝海市场。除了关注于上述存量市场之外,小微企业还可以发掘机会创造和引领新市场。初创型小微企业难以直接与大企业竞争,在技术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可以在不同的技术轨道和新的技术范式探索,创造和开拓蓝海市场的重要机遇。对于更多的小微企业来说,可利用成熟的技术和中间产品,整合不同技术类型、不同行业的多种模块,形成集成优势。
关注于跨行业市场的深挖,拓展产品的市场用途。从日本、德国小微企业成长的经验可知,除了在中间品市场做强做大成长为“隐形冠军”之外,不断开拓产品用途、提升产品品质也是推动企业长期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和助推产业高级化的重要力量。例如日本味之素食品公司开发味之素堆积膜(ABF),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库拉雷利用维纶和聚乙烯醇开发聚乙烯薄膜,在全球LCD偏光片生产中占据了高达80%的市场份额。在当前各类产业普遍过剩的现实背景下,小微企业在维持现有生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产品的新用途、高端化、高附加值化,是适应新发展格局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强化能力体系建设,支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不仅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更加精准的目标市场,还在最终落实到企业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力构建上来。资源作为能力的基础,也需要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被高度重视。
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需求。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小微企业需要调整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满足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的数量保证、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首先,重新审视企业的资源供给现状,尤其是外部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物质资源供给以及信息资源供给,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分析资源供给问题;其次,优化资源结构,逐步调整和摆脱原有依靠简单资源投入促进增长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吸引创新型和复合型人力资源,以人才促进企业资源效率提升,同时强化在数字时代数字资源的获取与配置;第三,创新物质资源获取方式,除了传统上的直接采购外,要在新技术经济背景下采用共享模式、众筹众包等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第四,创新人力资源获取方式,融入共享经济和零工经济时代,将非核心服务外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
强化创新投入,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被现代学者置于极高的地位,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内涵是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可从企业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管理等五个维度的创新,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模式、运营方式以及市场的转型,最终支持小微企业自内而外的学习与成长绩效、运营绩效、顾客服务绩效以及财务绩效的改善。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是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全过程和全方位关注和反思,从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等方面探索可能创新之处。一是理念创新,即将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将创新融入企业的运营之中,以创新重构企业运营体系,促进企业朝着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发展;二是技术创新,包括研究开发、工艺改进、运营方式转变和新商业模式开发,它是将科学技术和经营技术运用到小微企业的系统过程,它为小微企业提升效率和改善绩效创新了新的来源;三是产品创新,包括改善和丰富产品功能和开发新的产品,尤其是通过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四是市场创新,即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对当前消费结构升级后市场的快速反应以及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国际市场的开拓;五是管理创新,即在小微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激励创新、制度创新等,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和绩效的改善。
注重能力内容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改善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成为企业能力,新发展格局下的小微企业,需要着重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动态发展能力。首先,要加强风险管理,从正确认识风险出发,以稳健经营为基本原则,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和削弱可能影响小微企业生存的决策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市场风险乃至重大灾害风险;其次,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创新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实时奖励、薪酬激励、职务晋升、股权设计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构建完善的制度机制;第三,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关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品牌建设、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获取;第四,培育企业的动态发展能力,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持续获取竞争优势。此外,要在新经济环境下,优化企业的组织方式,以组织创新驱动企业的转型,具体来看,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组织形态,了解现有组织运行效率、对适应性和扩展性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创新组织形态,对标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并积极探索平台组织、网络组织、社群组织、分布式组织等在企业可能的适用性,推动组织创新,在具体操作中改变组织方式,推动“组织本位”向“人的本位”转变,以“赋能”为组织运行的基本动力[11],促进组织效能的提升。
作者:
锁箭
博士,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杨梅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政策。
李先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本文发表于《当代经济管理》CNKI网络首发 2021-8-2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