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百年大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逻辑
中国领导科学 / 2021-07-27 16:34:09
百年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百年大党,领航中国,乘风破浪。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历经100年的不懈求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一百年苦难辉煌,一百年激流勇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为了体会这四个伟大成就,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忠杰。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的历史变革
记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英勇斗争,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性变革。请您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场变革的艰辛历程。
李忠杰:历史已经记住了7 月1 日这个日子,它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历史同时也要记住7 月23 日这个日子,这是中共一大真正开幕的日子。当然,我们也应该关注,一大闭会的日子最有可能是8 月3 日。历史也要记住两个地点:一个是上海的兴业路76 号,一个是浙江嘉兴的南湖。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在北京孕育,在上海制造,在南湖起航,一路搏风击浪,驶到了今天。
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变革,就要首先回到100 年前,看看是什么样的矛盾运动和内外条件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看这一“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早在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就传入了中国。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使中国人看到了一个现实的工农政权,加上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和苏俄政权在中国的影响,这就有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说。五四运动后,介绍、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图书大量出现。知识分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救国治国方案。组建各种团体,并进而成立政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1920年8月,上海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名称就叫中国共产党。随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也先后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各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从7月23日到30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共开了6次会议。7月30日的第六次会议是原定的闭幕会,但由于侦探的意外闯入,会议中止。出于安全原因,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决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租用的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根据最新的考证研究,这一天最可能是8月3日。南湖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一大在上海的开幕和在南湖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抗战4周年纪念指示》,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党的三大之后,从1924年到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所有的共产党员大概都熟知《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是,我们知道不知道还有另外一句口号“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呢?这句口号现在就刻在广州的中共三大纪念馆前的碑墙上,最初源自1923 年中共三大之后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这句口号,准确地概括了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的历史任务。这场大革命曾经轰轰烈烈,黄埔军校、北伐战争都可圈可点,但最后遭到失败。一个巨大的曲折,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人类的命根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扛起土地革命的旗帜,建立起自己的武装队伍,还创建了一系列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此,从1927 年到1937 年的10 年党史,被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但党内三次“左”倾错误几乎使这场革命陷于灭顶之灾。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实现历史转折。随后,面对日本入侵中国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整政策,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东北等地的人民奋起反抗日本的侵略。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6年局部抗战加8年全民族抗战,一共坚持了14年抗战。
中国抗战这盘棋,连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盘大棋。参与下棋的,有国际国内的各种力量。在反法西斯的阵营中合作为主,但矛盾和摩擦也不时出现。经过艰辛努力,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承认。1943年,中国得以废除了近代以来被迫签署的不平等条约,1945年,参与创建了联合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起取得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要求民主自由,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当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时,曾经多少给人民带来了光明的希望。但是,国民党发动内战,使中国社会又陷于战乱之中。中国共产党再次奋起反击,进行了3年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迅速取得了战略主动权。随后,发动了摧枯拉朽的战略反攻。同时,党不断加强解放区的各项建设,开始更大规模的土地革命;加强党的建设,扩大党的队伍,规范党的领导制度。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3 月25日晚,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香山。1949 年10 月1 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28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华民族的战天斗地
记者: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请谈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变化及其意义。
李忠杰:什么是国家?严格说来,国家有三种定义。作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祖居地,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1949 年,则诞生了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谋划建立这样一个政权。1949 年,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召开新政协筹备会,然后正式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新的国歌也同时奏响的时候,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一脚跨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前后历时整整29年。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干的大事,用当时广泛流行的一个词“战天斗地”来概括,名副其实。
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之后,继承和发展战争年代的革命传统,加强党的建设,建立起一元化领导的整套制度,使党的执政地位日益巩固。毫不犹豫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结盟,开始了一段中苏蜜月时期。同时,立即将自己的理想和蓝图付诸实施,展开了急风暴雨式的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等运动,大规模进行社会改造,努力恢复国民经济。随后,又将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时间大大提前,通过三年的“一化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中国最初的社会主义,是从苏联“老大哥”那儿学来的。但“老大哥”自己在实践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不得不开始调整和改革的进程。于是,中国共产党也“以苏为鉴”,开始思考和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种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50年代后期,“左”的错误逐步发展,先后发动的几个运动造成了严重后果。一些错误认识和理论成为后来“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但在艰难曲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1966 年5 月至1976 年10 月的“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总结历史教训,是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所以,我们不要忘记党的历史决议对“文化大革命”所作的非常郑重的结论。
从1976年到1978年的两年,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谓之前进,是因为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加强现代化建设,同时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果断决策恢复高考,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农村改革悄然出现。谓之徘徊,是因为“两个凡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拨乱反正的进程。党的路线还没有转变过来。面对徘徊局面,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兴起,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一场社会变革的大潮开始涌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凤凰涅槃
记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请您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改革开放的?
李忠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推动下,党和国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由此,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的潮流喷涌而出。经济体制改革迅速起步,农村改革蓬勃发展,对外开放开始实施,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进行改革。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世界与中国都处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应对政治风波和治理整顿过程中,党和国家经历了新的考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接力棒传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
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1991年1月28 日至2月18日,邓小平视察上海时,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一些重要问题。上海《解放日报》按照邓小平谈话精神,发表署名皇甫平的系列文章,却引起了一定争议。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路过江苏。一路上不断发表谈话,精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
党的十四大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和形成。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八七扶贫攻坚等一系列战略,经受了一系列突发事件的考验。到20世纪末,提前实现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实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持续推进。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跨入了新世纪。
中国的改革是与开放同时推进的。改革推动开放,开放推动改革。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因此,改革与开放经常合并为“改革开放”一个专有名词。邓小平指出:“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的重大决策。由此确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大门迅速打开。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周叔弢等工商业家座谈如何加快经济建设。邓小平说:“现在经济建设的摊子铺得大了,感到知识不够,资金也不足。”“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办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邓小平还特意点将,对荣毅仁说:你来牵头办实体,搞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在邓小平的鼓励下,几位实业家很快就向中央提交了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报告。1979年10月公司成立,很快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采用国际通用的各种合理的形式吸收国外资金”的重要政策。从此,吸引外资的工作全面展开。1986年3月25日—4 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10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对外开放富有特色的重要形式。1979年1月31日,根据国家计委和外经贸部对港澳实地调研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蛇口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经中央批准,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利用地处沿海,毗邻港澳、交通便利的特点,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划出一定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短短几年工夫,就取得了重要成就。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改革开放热土。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被正式写入宪法。1984 年1 月24日至2月15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回到北京后,特意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4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正式决定在海南建省,并将海南岛设立为经济特区。1988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新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140个市、县,包括杭州、南京、沈阳等省会城市,人口增加到1.6亿。
党的十六大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从2002年到2012年,党和国家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不断发展。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经受了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和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面对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教训,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任务,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砥砺奋进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请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执政方略。
李忠杰: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这个新时代不是从党的十九大开始,而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高压态势“打虎”“拍蝇”“猎狐”,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17年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规划了分“两步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为着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展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并没有到达终点。再往前行,还有更长远的目标。按照“三步走”战略,我们还有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就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和中国党和国家的多次界定,到2049年或2050年,我们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胡锦涛在讲到21世纪中叶的目标时,已经将长期使用的“基本实现”中的“基本”二字去掉,变成了“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21世纪中叶的目标时,也同样没有了长期使用的“基本实现”中的“基本”,成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我们对到第二个“一百年”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更有把握,更有信心。
随着“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个递次实现,十九大高瞻远瞩,第一次明确规划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总共30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将30年分成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原来“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在提前到2035年就基本实现,提前了15年。到2035年这个目标实现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用的是“现代化强国”,显然已不是原来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是世界领先的强国。标准更高了,要求更高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国”一词出现了19次。其中5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一共12个“强国”。这些“强国”,多数在十九大前已经提出,有的是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它们都是整个现代化强国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强国在各个领域的体现。它们实现的时间,可以有先有后,不是一定都要到2050年才最终实现,其中不少在2035年前就可以实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21世纪中叶,这个强国目标实现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记者:今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您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和《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识课》,产生了较大反响。您认为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李忠杰:从1921 年到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 年的历程。这100年,奋斗,英勇顽强;探索,艰难曲折;自身,历经淬炼;成就,举世瞩目;历程,波澜壮阔;故事,动人心魄。除了1847 年马克思、恩格斯帮助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外,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共产党,但它只存在了93 年,执政74年,没有能超过100 岁。中国共产党,成立不是最早,曲折不谓不多,但是,却实实在在地走过了100 年的历程,而且还要继续前行,显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韧性和生命力。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很多人恐怕不会仅仅满足于100 周年庆典的热闹,而是更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共产党能够走过100 年的历程?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奥秘?我想,不仅国内的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恐怕国际上更会有人关注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从政治上可以回答,从理论上可以回答,但是,最好、最根本的还是用事实来回答。而且,政治上、理论上的回答也都要以事实为基础。当然,这样的事实,不是片段的事实,也不是仅仅某一个侧面的事实,而是100 年全部历史的事实、包含所有各个基本方面的综合性的事实。这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整整100 年的历史。
来源 | 《中国领导科学》2021年第4期
标题 | 百年大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逻辑 ——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作者 | 本刊记者 程冠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