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深度解析“十四五”时期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走势
旗帜讲堂 / 2021-06-30 16:04:32
近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教授,以“十四五”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文化经济热点为题,为现场嘉宾做主题讲座,魏杰教授通过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我国“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走势:
一、十四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投资走势
二、十四五时期中囯宏观经济的金融走势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消费走势
投资、金融、消费等三方面
魏杰教授讲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陷入倒退与停滞,中国经济虽然恢复得很快,但在“十四五”时期,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魏杰老师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三件大事是:稳金融、促消费与投资、补短板。
瞅准这三件事,读懂“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顺势而为,在变局中寻找机会。
第一、十四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投资走势
政府投资,专注公共产品
第一是传统基础设施投资,铁公机,公路、铁路、机场。
第二是新基建投资。包括信息类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5G,科学创新类的,像现代化实验室,科创中心等。
第三是城市化投资。
“十四五”时期城市化会分为四个层次全面推动:
第一:到2035年前先建立四大都市圈,一个大湾区,一个是长三角,一个京津滨雄,一个成渝。
第二: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有些城市不在都市圈里面的,像河南的郑州,湖北的武汉,山西的太原都不在这个圈里面,解决办法是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建立城市圈。
第三: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形成城市圈。类似江苏的徐州,既不在省会也不在长三角,解决办法是以它为中心,可能像蚌埠、连云港会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样的还有山东的青岛和烟台。
第四,以县城为中心的城市圈,有些很强大的县城,以县城为中心建设城市圈。
第四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公共卫生体系。
新冠疫情以后,未来每个城市要按照人口比例建设备用紧急医院,平时不用,当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之后才需用。而且要配置相应的公共卫生的产品,像口罩,每个城市必须按照人口比例有库存。
同时,会构造一个从基层直达最高层的公共卫生的报警体系,任何人可以向最高层报告卫生防疫情况。
第五是环境投资,环境投资是2021年的重点。一定会建立国家公园体系。
推动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投资、服务业投资。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生命工程、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
现代制造业投资:飞机,高铁,核电,装备制造,数控机床,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
第三事:补短板
中国经济现在有许多短板,被控制我们就会受到很大影响。2021年,我们要尽快补齐中国经济短板,提高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控制力。
--中国经济五大短板--
高端发动机
大到飞机发动机,小到呼吸机发动机。
材料
我国50%的材料靠进口。美国不给材料我们就生产不了,
部分稀缺人才
生物医药
很多关键药品我们无法生产,需要进口。
信息硬件
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不行。
第二、十四五时期中囯宏观经济的金融走势
2020的中国经济仿佛生了一场大病,2021年我们迎来恢复期。在恢复期,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现基础性问题,而金融就是整个经济的核心问题,所以2021年最关键的问题是:保证金融不出问题。
如何保证金融的平稳运行呢?
NO.1 财政政策稳杠杆
2020年,因为疫情,国内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说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允许借债,允许政府借债、企业借债、个人借债。但我们去年的借债超过了健康借债的指标。
积极财政政策允许的健康借债要求:政府借债原则上数量不能超过当年GDP总量的3%,赤字率3%,去年我们达到了3.6%。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突破这个上限。
第二是政府企业个人借债的共同借债,即宏观负债,原则上不能超过国家当年GDP的250%,去年到10月底的时候宏观负债总量是280万亿,政府、个人企业共同负债是280万亿,去年GDP总量103万亿左右,宏观负债率达到280%以上。远超指标。
所以,今年的重点就是稳定金融,稳杠杆。目标是赤字率不能超过3.6%,宏观负债率不能超过280%。
NO.2 货币政策适当回调
2020年,货币投放得比较多。评价一个国家货币投放多少依据一个指标体系,就是GDP的增长速度和M2增长速度的比例。
GDP的增长速度等于财富增长速度,M2增长速度等于货币的生产速度。
2019年我们GDP增长是6.1,M2增长速度是8.3,那就是两个点左右的差距,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不得不投放货币。
上半年数据已经显示,1-6月份GDP是-1.6,M2的增长速度是11.1。2019年是6.1:8.3,2020年是-1.6:11.1,可想而知货币在去年的投放力度。
今年怎么办呢?
已经定下来我们货币政策不会着急转轨,不会着急很快收紧,要适当保证一下今年发展需要,但是不会像去年这么高了。预计M2增加速度可能回落到1位数,去年是11.1,今年应该是10以下9左右。
当然,今年的货币政策仍然强调要保证经济发展需要。今年经济增长会高一点,可能超过8%。货币投放会直接影响价格。
价格分三种价格,一个叫CPI,就是消费者价格。第二是投资品价格叫PPI,第三是资产价格。
我们国家资产价格包括三种价格,一是股价,二是房价,三是金价。消费者价格、投资品价格、资产价格已经有了体现。消费品价格去年涨幅是2.5%,在正常区间内,PPI差不多在5点几,也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大量的钱都冲向了资产价格,就是股价、房价和金价上。今年货币适当的回调会使资产价格不可能像去年那般冲高,会有一点回调。
NO.3 控制互联网金融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走在世界前沿的。一开始的摸索阶段,我们出了一些问题,一个是P2P,一个是比特币,这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问题,虽然用了三年时间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却留下了8千亿的窟窿。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仍然存在,互联网金融在2021年能不能控制得好,这涉及到能不能保证金融稳定的问题。
蚂蚁集团被终止上市,大家议论纷纷,都在寻求一个真实的原因。但我们可以站在另一个维度看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互联网金融来说,都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你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创新?
定性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如果是金融要上市,市盈率就是3-5倍,如果科技可以达到100倍,按金融价格是6、7块钱,按科技就是60、70块。如果你是科技创新是什么科技创新?如果是互联网的话不叫科技创新,那叫通用技术。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得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了就不能上市。
第二:如果是金融的话,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充足率是30%,如果达不到就违规了。
蚂蚁集团只有1%,因此不能上市,不符合条件。
第三:如果是金融的话,你到底是普惠金融,还是市场化金融,还是高利贷?你不能随口说是普惠金融,需要你提供实际利率。回答不了的话,就有问题。
第四:你的贷款方向主要是企业还是消费者?
如果是消费者的话就属于小额贷款,小额贷款按照国家规定不能跨区域,跨了区域就违规了;是消费贷还是投资贷,如果是消费贷你利率是多少,并且有区域限制不能是全国贷。这是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
第五:一旦出现风险你怎么防范?
金融机构都被要求对风险有自我防范能力。比如纳入监管,过去没有监管都得回到监管内来,否则就不能运行。
回答不了以上问题,就不能运作。否则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鼓励创新没有问题,但是必须有清晰的界定。
互联网金融公司今年的重点是理清楚这几个问题,总体来讲基本都要纳入监管,都将在监管之列,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NO.4 解决银行体系问题
银行体系压力很大,目前承认的正常的呆坏账率是3.4万亿,还有好多银行的窟窿还在冰山以下,2021年预计还有一些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出现问题 。
2021年银行体系要做三件事:
第一尽快处理呆坏账。
第二是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必须增加,按照规定至少30%,保障了资本金充足率才能保证老百姓的利益。
第三是尽快推动银行的治理结构的调整,即用治理公司的方式治理银行。
NO.5 控制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分两类,一个叫银行,一个是非银行,即保险、信托、券商、期货等。
目前国内许多贷款已不能兑付了。但这个债并不是政府债,有的是偷偷进行的,有的就是骗局。这部分债会引起大量纠纷。
提醒大家,在财政部网上查不到的债都不是政府债,都是隐形的政府债,这个纠纷2021年会爆发。建议个人回去查一下自己的财务情况,如果有这种资产配置赶紧想办法。
第二部分债是信用债,就是公司债。
一般来讲要发债都有抵押和担保,抵押和担保做得好的话一般不会出问题的。目前公司债大约30万亿,已经出现部分不能正常兑付的情况,连部分信用评级3A公司也不能正常兑付了。比如永煤,辽宁的宝马母公司,以及清华的紫光。
公司债2021年预计还会爆雷。
NO.6 债券市场重点监管
金融机构发的债叫金融债。
2021年为了保证金融的平稳,债券市场可能会成为重点监管的领域,对发债的资格和担保机构要加大监管。责任会落实到机构以及个人。
建议大家关注2021年的债券市场,提前清理一下债券市场的投资情况。110万亿的规模如果一旦出现问题整个金融就会稳不住了。
NO.7 股市基本利好
股票市场预计在2021年会有进一步的运行和扩张。所以2021年的重要的亮点可能是股市。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的重大改革是要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
我国现在间接融资为主的是银行融资,直接融资就是股市融资。
2021年股市的繁荣和扩张将成为重点。因此2021年股市基本是利好。国务院已经正式发文,针对2021年的股市的做了几项部署:
第一, 改革发行制度。
以前你罚款他不怕,现在入刑了,要进监狱。这对保持股市良好是好事。
第二, 加快退市制度的推进。
其中有几种方式退市:一是主动退市,最近央企主动宣布退市了,第二是违规退市,就是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了被发现。第三是票面价值退市。通过多种方式让垃圾股尽快离开股市,保证股市的繁荣。
预计2021年最少50多家公司要退市,这是好事。
第三, 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把资本市场的落后层次打通,股权交易和股票交易就可以打通。最近北京交易所有五家企业进入上海的交易所,这就是股权交易变成股票交易了。同时如果股票出了问题,比如央企宣布主动退市就退到北京交易所了,进入股权交易。这样整个资本市场打通了,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2021年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全面建立起来,可以保证中国股市的繁荣,资本市场的繁荣,保证中国逐渐过渡到所谓的直接融资为主。
NO.8 房地产红线
房地产涉及到金融的稳定。我们国家有两句话,一个叫金融地产化,金融机构把自己的钱基本上贷给了房地产企业,金融为房地产服务叫金融地产化。
另一句话叫地产金融化。房地产企业盖房子不是给大家盖住的房子,是建造金融资产,大家买房子等于买金融资产就叫地产金融化。金融地产化和地产金融化就标志着地产和房地产和金融融合太深,房地产出了问题就会引爆金融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行业也有了三大调整。
第一:房地产负债的三条红线。
房地产的借债有了三个上限,即三条红线。目前三大地产商都踩在三条红线上,恒大、绿地和融创,它们均被要求今年必须降到红线以下,很严格。
第二:金融机构贷款上限。
规定每个银行只能贷多少,超过了就违规。
第三:地产商的资金全面纳入监控。
不允许房地产商挪用盖房款作他用。比如最近发改委正式发文要查两家地产商,恒大与宝能。
为什么?因为这两家都在大规模搞新能源汽车,所以必须彻查资金的来源。防止把老百姓买房子的人的钱拿去搞电动车,最后导致房子成了烂尾楼。
NO.9 外汇储备量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大
外汇引发风险主要靠两个:一个是外汇储备量,一个是汇率。
202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量预计会持续增加,但外汇储备量不是越多越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我国外汇储备量是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是自己赚的钱,一个是借别人的钱,一个是外资带来的。
这三部分钱现在正在持续增长。第四季度出口的实际情况远远好于预期,顺差量比较大,这是赚的钱。
因为中国还是一个正利率国家,不是负利率国家,而且中国是2020年G20国家里面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所以其他国家愿意借钱给我们。
第三是外资带来的钱。外资现在有进有出,但是进大于出。
第二:汇率估计人民币升值压力太大,而不是贬值。
外汇人民币对美金的价格保持在6.5-7之间比较合理,低于6.5出口企业受
不了,人民币本币升值出口压力就比较大。
最近因为美元印得太多以及我们稳定币值的取向令升值压力很大。
总体来说, 2021年为了保证整个的金融的平稳运行,
这九件事在2021年会陆续出现。我们会稳中求进,稳核心是稳金融。
第三、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消费走势
因为投资分为政务投资和企业投资两部分,所以这件事实际是三件事:一是推动消费,二是政务投资,三是企业投资。
拉动内需 促进消费01
消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吃穿用,即基础性消费。
2020我国全面进入小康水平。因此新的一年对于消费的提法是:“吃出健康、穿出时尚、用出现代”。第二是住房与出行。第三个部分是教育与健康。第四是文化与环境。第五是人际交往与防风险。
--吃出健康--
针对“吃出健康”,我们推出了“种子工程”“改造土壤”以及“生物工程”三个策略, 必将带动背后一大堆产业。
--穿出时尚--
“十四五”时期会有服饰原材料的创新爆发。
--用出现代--
家电、家具,家居,都会在信息化上大下功夫。
--住房--
涉及住房,国家秉持两项原则:一是买房子不能当做投资品来买,另一个是买 房子不能借钱买。新的城市化提法,让房子从消费的角度来讲还有很大的空 间。人们对房子的需求很旺盛,背后是建材工业、建筑装备制造业、建筑业。
--出行--
行的三个层次:汽车、高铁、飞机。
人们对出行便利的要求将充分带动制造业、基础设施、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
2021年,预计部分城市的汽车限购政策有可能会取消。
--教育与健康--
因为人口的原因,中国的教育肯定是产业化发展。伴随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重要,将带动背后生物医药,医院,养老等一大堆关于健康的消费。
--文化与环境--
中国人有钱了,文化与环境必然会成为重要的支出。
文化是广泛的概念,包括影视、音乐、戏剧,收藏、非遗博物馆、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出版、体育、传媒广告创意等。
另外一个是环境。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到大山大
河大湖,小到城市环境小到小区环境,小区环境都有影响。和环境相关的产业都会发展。
--人际交往与防风险--
人际交往与防风险会是重要的消费需求。人际交往比如各种派对与圈层活动,防风险比如保险行业的蓬勃上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