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些政策建议 详情

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些政策建议

中宏国研原创 / 2021-04-29 15:06:32
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些政策建议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我国碳排放特点制定对应对策,加快碳排放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需求侧改革,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
 
一是加快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升清洁能源比例。由于我国碳排放比例最高的领域在能源,因此,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点。首先有序合理发展煤电,逐步降低煤电比例。煤电当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但是逐步降低是趋势。前期我国为了煤电的低碳化,推行“上大压小”政策,大型机组虽然有利于提升低碳化水平,但作为清洁能源替代准备灵活性差,而且,将来逐步放弃煤电,大型机组的沉没成本更高,所以发展煤电低碳化要综合考虑。其次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继续加强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虽然可再生能源总量我国目前占据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但是根据国际上通行用非水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来衡量能源转型的进展,我国还只是属于能源转型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强度,但是光伏发电注意对生态影响。积极发展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是切实可行的清洁能源。到2020年才我国核电占比只占5%的水平,远远低于美国(8%)和欧盟(11%)的水平,世界核电占比最高的法国核电占比70%以上,可见我国核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在做好安全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发展核电。加速发展氢能。氢能燃烧生成的唯一物质为水,因此是从末端排放角度来看最为清洁的能源。目前国内氢能的来源主要以工业环节副产和煤炭气化为主,但是可以预见在碳中和目标之下,“绿色制氢”,即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必然,技术突破和成本的降低将加速推动电解水制氢成为主流。应尽快制定和发布我国的氢能战略和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思路、目标和路线图。同时,加快制定和调整氢能产业发展标准,构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开展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调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氢能产业发展监管体制。再次,加快能源供需衔接的电力设施建设。电网作为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平台,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是电力系统碳减排的核心枢纽。而风电、光伏发电等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电量平衡将面临极大考验。尤其是特高压的建设,因为特高压输电线具备输电距离远、输电功率大、线路占地面积小、电能损耗小的优点,被认为是解决弃风弃水弃光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推进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发展;从用能侧来看,随着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等交互式能源设施广泛接入,各种新型能源需求不断涌现,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盘活存量充电资源,不断提升电能终端能源消费比例。
 
二是加快能源需求侧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产业低碳发展。鉴于交通、工业及建筑业的碳排放占比较高,需要加强其对能源的电力需求,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推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交通领域需要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广新能源交通装备、提升运输组织效率,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绿色出行。逐步提高燃油汽车的油耗和排放标准,明确中长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并结合更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实现整体产业的发展转型。对于大型航空和远洋船运的碳排放可以通过生物质燃料和靠生物质燃料和碳捕获技术实现航空和船运碳中和。工业各行业要制定达峰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推动重点行业节能低碳改造,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建筑业要加快低碳化发展,发展绿色建筑,规范建筑保温材料和工程应用的相关标准体系,让绿色建筑更节能,在全寿命周期最大程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服务业绿色发展。
 
三是加强绿化工作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实现碳中和,除了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还要增加碳汇,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因此,除了加大碳排放端的控制,还需要加强碳吸收段的供给。科学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湿地植被恢复等重点工程,继续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创建绿色低碳生活。同时,要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全国建立起完整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价值评估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交易体系,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四是提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煤为主,2019年煤炭占能源总量约58%,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巨大。从发展趋势看,虽然非化石能源占比逐渐增加,但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仍具重要作用——到2050年,其占比仍在10%-20%,只有通过CCUS才能实现这部分化石能源的净零排放。目前,国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碳捕集成本也还处于较高水平,大多数都为企业自发投资建设。针对目前状况,国家应该加强CCUS政策指引和激励机制建设,构建有效的跨企业协调合作等,改变目前CCUS面临较强的商业模式的制约。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CCUS,进一步完善国家激励政策,完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标准体系建设,加快CCUS的产业发展,以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服务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