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宏观政策如何稳中求进、稳住预期?
央广新闻 / 2021-01-26 10:22:22
央广网北京1月23日消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策划《新格局 新动力——经济之声对话经济学家》,23日推出:宏观政策如何稳中求进、稳住预期?——对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记者: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应该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支撑,在各项宏观政策中,财政政策“打头阵”“挑大梁”。回过头来看,2020年我们提高了赤字、扩大了债务,用财政风险对冲其他风险的目标实现了吗?
刘尚希:面对疫情这一公共卫生风险以及疫情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勇于担当,发挥其对冲风险的基本职能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赤字、债务提高了,财政风险扩大了,而是要看到,财政风险尽管有所增大,但是疫情的风险、经济的风险、社会民生的风险被对冲了。
从整体来观察、从宏观来看,我们国家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防控,为经济不断复苏提供了更确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显然是走在前面的,近期出炉的年度“成绩单”就是一个有力证明。这对中国来说,赢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先机。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如何处理好2020年与2021年的政策过渡问题?
刘尚希:我觉得还是一个字,要“稳”。但是“稳”也不是一点都不变,还是要根据“十四五”要求在开局之年做一些优化调整,“转”还是必要的,只是不能太急,更不能打乱预期。
为了稳定社会预期、市场预期、消费者预期、投资者预期等各类行为主体的预期,一些阶段性政策安排要尽快明确退出的时间表。稳定预期应该摆在政策调整和完善过程中的核心位置,要充分考虑到对相关主体预期的影响。如果政策预期不明确,比如企业就很难进行下一步的安排,就会陷入观望等待之中,就有可能耽误时间,经济的内生动力就起不来。
另外,还要把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和改革措施结合起来,最好是把政策的调整与完善镶嵌到相关改革方案当中,以改革作为引领,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我们常说政策有传导机制,这种传导机制是建立在体制基础上的。如果体制基础良好,政策的传导性就相对较好,政策发挥的作用就相对好一些。从这点来看,我们要把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寓于改革方案之中,把短期和长期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预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