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详情

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红旗文稿》 作者:卫 灵 / 2020-12-09 13:14:23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是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对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检验和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各国应该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于11月10日在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的讲话中,再次提到要完善全球治理。中国作为世界上快速崛起的新兴国家,对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复兴事业、事关各国共同发展与共同安全的大事,提出全球治理的思想主张,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体现出了中国在世界各种风险挑战面前所坚持的合作共赢的安全观、发展观,也体现出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世界历史视域下的全球治理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治理观科学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而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交往形式,必然要被新的适应生产力的交往形式所取代。近代以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打破了各民族的地域界限。《共产党宣言》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球化进程。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消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各民族国家相互间的往来和相互依赖成为社会发展之必然,人类社会实现了世界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世界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5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作的科学预见。”
 
  早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全球治理机制在西方国家的推进下逐步形成。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现有国际治理体系对全球性问题治理能力的不足、治理规制公正性与合理性的缺失,越发显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合作治理方面,一些国家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迅速减退,“各家自扫门前雪”,甚至截获他国的紧缺医用物资为己所用,背离国际合作精神。西方国家的疫情应对懈怠措施,缺乏科学性,导致本国国民死亡数量巨大,严重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其现有国家体制和国内治理能力无力解决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这一最基本的问题。
 
  全球性问题呼唤新的全球治理观,世界历史视域下的全球化思想为探索全球治理路径提供了思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是习近平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所谈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中国提出的治理理念就是全球治理体系要更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力主维护各国的正当权益,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此过程中,要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尊重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在今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进一步为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而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治理观
 
  2020年9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指出,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一理念下的全球治理,必须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多边主义。
 
  树立合作共赢理念,走合作安全之路。要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新理念,走合作安全之路。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便倡导以合作安全为途径实现各国的普遍安全。冷战思维下的旧安全观忽视安全主体的共同利益,只追求自身的安全,为此不惜以损害他国利益、破坏他国安全以及国际社会系统安全为代价,到头来自身的安全也无法保障,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合作安全是新理念指导下的安全模式,它建立在相互依赖的国家间关系基础上,以追求共同安全利益为目的,强调的是普遍安全,由此形成各国的安全互动关系。联合国多次将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写入相关会议的决议中,体现出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高度认同,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渴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彻底颠覆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完美地阐明了地球村里各国命运与共的道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表达了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走向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途径。
 
  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时讲到,“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复杂形势,国际秩序处在关键十字路口,实质是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之间何去何从的问题。”加强多边合作,促进多边治理,是全球化历史进程中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也表明,只有开展多边合作,扩大开放,国家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多边主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治理不是哪一个大国或者哪几个国家就能胜任的,坚持多边主义立场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目前,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坚持多边主义。中国在与各国的交往中,正在把中国与世界共存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到实处。通过携手应对疫情、“一带一路”建设等务实合作,搭建起我国与各国互利共赢、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平台。
 
  国际治理规则视域下的全球治理观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一定要确立和遵循国际治理规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强调治理规则,提出了国际治理法治化、民主化的新思路,明确国际规则要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
 
  国际关系法治化必然强调国际法的作用。针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把国际关系法治化作为完善全球治理的方向,从而使治理体系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合理化。国际法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在现代国际社会,国际法在规范国际行为主体的行为以及调整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就政治安全、贸易发展、社会人权、科技卫生、劳工产权、文化体育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我国改革开放后,积极融入世界组织之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在各类国际合作组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多年来,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按规则办事,依法行事,是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保障。目前世界上仍有恃强凌弱行为在不断出现,只追求本国利益优先,无视国际法。在此背景下,我国倡导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反对任何国家忽视国际法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关系法治化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国际秩序之必然要求。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大国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和做法是落后于时代的,也是当今全球治理失灵的一大症结所在。由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否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否定国际政治中以实力确定权利和权力的不平等关系,因而有助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在这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民主化提供了方针和指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主权平等,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五项原则反对任何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映了大多数国家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强烈诉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法治的价值观,上个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也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五项原则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因而被世界许多国际组织及其文件所采纳,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