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初步展望
中宏国研课题组 / 2020-11-06 16:13:16
今年以来,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在全球率先恢复,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2020年3季度实际GDP增长从2季度的3.2%进一步回升至4.9%,环比增速继续高于潜在增长率,显示此前“疫情”缺口继续回补。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仍然不足,不确定性仍然很高,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预期也不能有过高预期。下一步,要强大国内市场,提振内需的同时,要充分依托我国在营商环境、产业链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吸引外资,用足用透外部资源,支撑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从8月的0.5%明显恢复至3.3%,其中可选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更为明显。消费量增长从8月的-1.1%恢复至2.4%。9月除汽车以外的名义社零增速从8月的-0.6%回升至2.4%。另外,线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同比增速从上月的9.5%加快至9.7%。汽车销售同比增速从8月的11.8%微降至11.2%。9月可选消费品表现亮眼,汽车、文娱等保持较高增速;餐饮同比跌幅从8月的7.9%大幅收窄至2.9%,且食品、饮料及烟酒等品类零售增速明显加快。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4.1%。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2%。食品价格和猪肉价格涨幅显著收窄,CPI同比涨幅回到1时代。9月以来食品价格涨势减弱,周频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涨幅较小,平均为139.7点,环比小幅上升了0.3%,同比涨幅收窄到5%左右。猪肉价格环比回落,9月猪肉平均批发价为48.3元/公斤,同比涨幅显著收窄。近期全国生猪出场平均价格回落,猪粮价格有所上升,猪粮比价缩小到15以内。9月牛肉价格小幅上涨,羊肉价格基本平稳。9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显著收窄,预计同比涨幅收窄到个位数。9月零售燃油价格有一次下调,非食品价格涨势仍然偏弱。随着服务类消费需求逐渐复苏,对非食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9月翘尾因素下降了0.9个百分点,对CPI同比涨幅带来影响。综合以上因素,预计9月CPI同比涨幅显著收窄,重新回到1时代。
目前市场普遍预测,2020年全年我国GDP增速有望达到2%—3%,更为乐观的观点认为可以达到3%以上。今年全年我国GDP增速如果能够达到2.5%已属不易。我们不应该对短期增长前景过于乐观,并应对潜在风险保持警惕。
(一)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态势
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2020年10月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2%。如果这一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全球经济在2021年的确实现了V型复苏。不过,即使如此,2021年的高增长也无非是由于2020年的基数很低所致,2021年的全球经济总量也仅仅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从目前来看,2021年全球经济能否超过5%,依然面临着如下变数:第一是新冠疫情的演进方向。目前来看,全球的疫情演进并不乐观。疫情的重心已经由发达国家转为新兴市场。印度的确诊人数很可能在年内赶超美国,而拉美的疫情演进极不乐观。如果能够大规模使用的疫苗不能尽快问世,那么202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可能显著低于预期;第二是美国大选之后的国际经贸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拜登能够上台,且调整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那么全球贸易的恢复可能好于预期。如果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变本加厉、中美经贸冲突进一步加剧并扩展的话,2021年全球贸易走势将较为暗淡;第三是中东与东亚的地缘政治冲突是否会加剧。近期中东地区出现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冲突,其背后依然是大国的角力。如果上述三方面发生不利变化,那么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程度可能低于预期,经济运行轨迹可能由V型转为U型或者耐克型。
(二)2021年宏观政策环境走势
2020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些宏观政策的实施一是为了应对疫情,二是为了提振经济。从财政政策来看,2020年很多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占GDP比率都超过了或者接近10%。从货币政策来看,不少发达国家都实施了零利率(负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在2021年,预计发达国家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会显著下降,毕竟大规模疫情已经成为过去。但预计宽松的货币政策态势不会明显改变,这是因为经济增速依然低于潜在增速,且通货膨胀水平处于低位。预计发达国家就业市场将会继续好转,尤其是美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来看,通货膨胀水平仍将处于低位,尤其是剔除了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如果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那么扩张性宏观政策的退出将会继续推迟。
(三)2021年我国复苏进程与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运行面临的挑战,一是中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冲击较大,导致迄今为止消费增速复苏不尽如人意;二是内外需低迷与产能高企导致制造业投资复苏乏力;三是以服务业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大;四是疫情后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可能上升较快。2021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可能延续2020年的轨迹,但出口增速可能受到外需持续疲弱的影响。在2021年,中国政府应该尽量让经济增速接近潜在增速,处理好潜在金融风险,抑制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并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潜在恶化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好我国的优势,尽量用足外部资源。其一,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去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表示,中国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球第31位,较上一年提升15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后,政府高度重视稳外资、稳外贸,提出了多项政策优先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此外,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正在进一步向法治化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其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基础深厚。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体的28%。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将近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总和。相对完整的工业链条能够保证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上下游整体流程更加便利、高效。其三,优质的要素资源。成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运输配套能力是企业投资选址的基础考量因素,也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铁路运力不足、电力供应紧缺等问题会制约大部分工业产业的发展。要依托我国特有的优势吸引外资,充分发挥我国巨市场优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