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石油行业如何化危为机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宏国研课题组 / 2020-08-18 15:46:46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全球经济动荡,石油需求下降,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市场悲观情绪加重,权威机构不断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目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我国石油的供给和需求均出现断崖式下跌,对石油企业的存续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将疫情危机转变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助力我国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
疫情大流行,我国成品油需求快速下降,国际机构纷纷下调石油需求预期。2020年1-2月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仅为4194万吨,同比下降14.9%,创历史低点,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增速下降23.4%。此后,随着国内疫情控制,成品油需求略有回升,但仍在低位徘徊。1-4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9202万吨,同比下降11.5%,其中,汽油累计下降9.0%,柴油累计下降5.1%。旅游业的需求下降和车辆限行政策是汽油需求下降的主要因素,农耕、建筑、工程及物流运输延迟复工导致柴油需求低迷;旅游市场萎靡及国外对华入境管制使航空煤油需求快速下降。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困难和挑战,一方面主要石油供应企业要按照国家的统筹部署,做好疫情期间能源保障供应工作;另一方面在石油价格走低的预期下,石油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应急储备,做好行业预警,聚焦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把疫情危机转变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确保我国石油行业平稳度过危机,打赢疫情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保障政策,助力企业共度时艰
疫情对石油行业最大的影响在需求侧,很多企业面临憋库、正常增储上产、价格波动等风险。从国务院、国资委宏观调控政策方面释放的信号看,鼓励非疫区石油行业尽早复工已成重要政策目标;在油气供应上,国家号召能源央企认真做好全国特别是湖北省等疫情严重地区成品油保障工作;政府针对中小型能源企业,坚持推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帮助企业共度时艰。
(二)加强应急储备,提升供应水平
石油行业需进一步加强石油应急储备建设,构建国家、区域及企业等多层级、多能源品种的能源储备体系。拓宽现有以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内原油不间断供应为主要目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范畴,大力建设以应对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机的应急石油储备。
(三)提高行业预警水平,保障供需稳定
应结合国内外能源市场、能源结构现状,重点做好国际石油市场的监测与预警,通过及时发布监测预警报告、系统模拟和优化决策方案,共享信息平台等机制,引导督促相关能源企业科学把控石油采购节奏,优化中长期合同签订策略,引导相关重点单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采取提前采购加大库存、合理调度等措施保障石油供需平衡,保障石油市场供需稳定。
(四)聚焦智能制造,加速5G运用
充分发挥5G技术在石油生产、储运、加油以及终端销售环节的优势,加快石油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基础设施投资,推动行业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实现石油行业全生命周期、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