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分析研判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 多措并举打通“双循环” 详情

分析研判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 多措并举打通“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08-04 13:06:55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双循环”主要思路 如何打通“双循环”

 
 
多措并举打通“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继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了“双循环”的主要思路。那么,应该如何打通“双循环”,尤其是形成国内大循环?
 
韩保江: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自觉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充分发挥好14亿人口的美好生活需要所汇集成的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打通中国经济存在的“供需梗阻”,从而确保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结构性“供需梗阻”。要消除这些结构性“供需梗阻”,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维持必要的“需求张力”,进而确保“六稳”“六保”等基础目标的实现。但最重要的是,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均衡。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气血充盈”“润化有力”、激发活力、行稳致远。
 
当然,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说要搞自我封闭的“全能型”经济体系,而是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求链,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讲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身就是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在开发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对接畅通国际市场,不仅要继续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而且要保持与主要贸易国的沟通交流,协商解决供应链顺畅运行面临的痛点,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许伟: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畅通循环的路径。要通过优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完善和升级软硬基础设施,加快统一市场建设,加强区域协作等方式,促进产品、服务、要素循环。提升开放水平,加大融入全球市场和分工体系网络力度。二是增强循环的动力。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优化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数据要素配置。完善国资国企改革,为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优势,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解除有碍于内需释放的不恰当束缚,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和消费潜力。三是完善循环的规则。落实和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真正做到非禁即入。纠正或移除有碍的公平竞争不恰当做法和规定,促进公平竞争。严格行政自由裁量适应范围和边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水平。四是防范循环的风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防范和应对巨灾风险的应急和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对关键“卡脖子”环节的攻关力度。加强疫情、气候变化、宏观调控、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避免与邻为壑。
 
刘向东:所谓“双循环”主要是涉及到怎么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当前疫情防控造成国际货物和人员交流受阻的情况下,在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有必要及时切换到依靠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意味着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将发展动力转移到内需市场上来,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使然,而发展成为成熟发达的市场仍需要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畅通国内外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从供给侧看,需要加快提升国内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弥补关键环节的短板,锻炼自己的长板,提高抗风险的韧性,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能及时形成有效的供给替代。从需求侧看,要重点挖掘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促进国内形成统一大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要,同时利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对国际资源的吸引力和配置能力,有效推动国内外市场的相互促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