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 / 2020-04-21 11:16:44
疫情之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文/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发言关键词: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供应链分类管理和安全评估与风险预警制度、数字丝绸之路、全球化与本地化、全球价值链
发言要点摘录:
现在来看,疫情发生范围已经蔓延到全球,持续时间仍无法具体判断,但也绝不可能在第一季度结束。因此,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全局性、严重性、非短期冲击性也应该得到共识。在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国际生产格局下,疫情对产业链和供应链影响之深和之广都需要充分认识。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应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应对措施。对此,有以下判断和建议:
第一,疫情冲击已经影响全球三大生产网络,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不断上升,应高度重视我国供应链安全,抓住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的机会窗口,从战略上把握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促进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提高。
第二,基于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程度和产业自身特性,对我国供应链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迅速恢复供应链和推进供应链全球战略调整。
第三,作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紧急整合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资源,在采取综合救助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速建立分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供应链安全评估与风险预警制度。
第四,通过完善供应链金融,提高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平台的的数字化水平,增加我国产业供应链弹性,促进供应链快速恢复和调整。
第五,加强联合抗疫,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合作与治理,支持我国企业加快走出步伐,保障全球供应链节点安全,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即使全球化有各种发展可能,但对中国来说还是应该积极推进供应链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其中包括鼓励“走出去”和 “一带一路”建设。因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是寻求全球供应链合作的一个过程。尤其是涉及到供应链这一块,如果把数字化作为一个技术新突破,其实疫情给创新型企业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样把数字经济和“一带一路”结合起来做一个输入,也会给我们将来布局全球供应链寻找一些机会。
但是存在一个所谓的矛盾,就是“全球化”与“本地化”的矛盾。该矛盾从战略上有一个处理方法,即对产业链或者公共安全来说,要集中在国内打造核心,这个核心叫做“现代核心工程”,或“现代核心企业”。把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把握在国内,然后到世界各地去复制核心工厂的内容,形成一个很强的或者说细分的链条,但是一定要有核心的现代科技工厂。每个核心产业都会有现代核心工厂,这是一个长远战略的重要支点。既要强调核心工厂的培育,同时又要鼓励核心工厂的全球化。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上也是这样,需要国内有核心工厂,然后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