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政策法规 > 彭文生:当前无需强刺激政策保增速,政策取向应更关注人文和民生 详情

彭文生:当前无需强刺激政策保增速,政策取向应更关注人文和民生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 2020-03-23 23:23:23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我想分享三个方面的看法。
 
一、短期的经济形势
 
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不同于一般的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它和传统经济周期波动有两点明显的差异:
 
1、物理限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这不同于居民收入的下降对需求的影响,也不同于某类资源价格因供给下降导致的价格上升,而是防控疫情的政策措施导致的一种物理限制:劳动力不能从事生产,居民不能外出消费。一般的需求和供给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价格的灵活性而缓和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比如收入下降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商品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限制需求下降的幅度。但在物理限制人员流动的情况,价格变动不能发挥调节供求的作用,这意味实体经济短期受到的冲击很大。同理,传统刺激需求和促进供给的政策措施也难以发挥作用,只要疫情得不到控制,必须居家隔离,货币的的刺激没用。
 
2、恐慌情绪对金融市场的冲击。美国资本市场近期的大幅下跌,和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直接相关。我们在金融危机时也有恐惧心理,但疫情时的恐惧心理和金融危机时的恐惧心理有明显差异。必须有恐惧的情绪才能够有效做到社交隔离,进而才能够控制疫情的扩散。从疫情爆发到得到控制,这中间必须要有恐慌情绪,这对经济活动尤其金融市场是不利的。
 
这两点特殊性决定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和传统的外生冲击是不一样的。一个直观的不同是,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冲击,这个从中国头两个月的经济数据已经看出来,接着欧美经济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严重。但是从中期来看,当疫情消退,物理限制消除,经济活动将恢复正常,我们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不应该太悲观。
 
另外,虽然恐慌情绪对金融市场冲击大,但恐慌情绪越大,意味着疫情的拐点正在形成,因为恐慌会促使人们重视社交隔离等措施,在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欧洲现在蔓延的恐慌情绪就是拐点正在形成的标志。
 
从经济政策来讲,一个重要的含义是政策应对应该注重人文精神,注重民生,而不是传统的刺激需求措施。疫情是全球性的灾难事件,涉及老百姓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这不是以货币能够衡量的。GDP通过货币化的经济活动来衡量人们的福利,我们愿意为某一件东西支付的货币是多少,这就反映了它对我们的价值。但是我们无法用货币衡量生命的价值。所以,政策最关键的是要有人文精神,也就是说要关注民生,而不是简单地刺激需求,保GDP增长,关键是扶持受冲击大的中小企业与普通百姓度过疫情的难关。也就是说,财政而不是货币政策应该发挥关键作用。
 
二、疫情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
 
这次疫情显示出无接触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数字经济,有几个方面的重要含义:
 
1、疫情会引导公共、私人部门更大地力度投资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这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效率的提升。服务业中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线上零售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新增长点。这也意味着未来对我们更重要不是有形资产,比如厂房、汽车,而更多的应是商业模式、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2、无接触经济促进人们健康消费。这次疫情爆发带给我的一个感想是,我们可以也应该更节俭一点,更注意健康消费,拒绝攀比消费。未来无接触经济的发展的一个客观效果可能是人们更注重简朴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3、疫情增加政府在扮演公共角色时发挥的作用。此次疫情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医疗资源紧急动员和调配到人员隔离措施的有效推进,都看到政府作用的重要性。即使在西方的自由主义精神占主导的社会,控制疫情的需要可能最终使得民众接受政府公权力增加对私人空间干预的现实。这个和数字经济结合起来,比如精细化的社区管理,未来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将是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4、疫情下的无接触经济凸显收入分配问题的新视角。过去我们收入分配关注的重点在于极少数富人(1%)和绝大多数(99%)的居民之间的差距。这次疫情下,收入差距扩大更多体现在无接触经济从业人员(大约20%-30%)和接触经济(剩下的80%、70%)的从业人员的分化。在这次疫情中教育、金融、科技、高端服务等行业从业者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工作,远程工作进行替代。但是制造业工人,低端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中低收入阶层,承受了很大的冲击。
 
三、现代货币理论
 
更关注人文、民生,收入分配问题的新视角,以及公共政策作用的增加,这些在宏观政策层面的一个共同的含义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因为财政是结构性的政策,财政政策能精准帮助那些受到冲击的中低收入阶层,包括现金转移支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然,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财政政策的空间有多大,或者说政府债务增加的空间有多大。这次疫情可能是现代货币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契机。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只要通胀不是问题,财政赤字就不是问题,财政是否扩大应该考量总体的宏观经济平衡,而不是财政自身的平衡。预计欧美在这一轮应对疫情的政策应对中财政赤字将大幅扩张,我们也有多种形式发挥财政的作用,包括提升预算赤字、特别国债、准财政的政策性金融等。
 
美联储通过扩大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来购买国债(QE),可以支持美国的财政扩张,中国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支持商业银行购买国债或者进行政策性金融的准财政活动,效果类似QE。我们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大概10%,近18万亿资金被冻结,如果将这部分资金释放出来,商业银行运用释放资金购买特别国债或者进行政策性金融,帮助中小企业和受冲击大的民众,有助于整个社会渡过难关。
 
总之,要通过更注重人文精神,民生,和切实帮助普通老百姓的宏观政策,应对疫情的冲击,而不是典型的刺激需求的措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