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新基建可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速 应由市场力量主导
新京报 / 2020-08-10 11:43:44
原标题:社科院张明:新基建可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速 应由市场力量主导 来源:新京报
“基建投资到今年六月份累计同比增速还没有转正,但是今年如果中国经济想有3%的增长,全年的基建投资的增长必须要到两位数,要到正的10%以上。所以我们预测,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一定会发力,这个过程中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会双轮驱动,成为短期内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
8月10日,由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在线举行。在“AI如何助力新基建”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在其主旨演讲中如是说。
张明强调,新基建应该由市场力量主导,其中既包括民营企业,也包括国有企业,但不应该由政府力量、尤其是地方政府来主导。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最后往往会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错配、资源浪费以及债务风险的上升。在新基建中,应当避免类似“四万亿”的覆辙。
在众多新基建方向中,张明指出,那些契合了未来中国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助于帮助我们塑造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新基建发展速度会比较快。例如能够参与未来五到十年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帮助中西部地区补短板等五个方面的新基建,将最有发展前景。
下半年基建投资一定会发力,新一轮都市圈建设加速推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六月份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会萎缩4.9%,全球的发达国家普遍会萎缩8%到10%左右,而中国可能是全球大国中唯一一个会获得正增长的经济体。”张明表示。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萎缩了6.8%,但是二季度经济取得了超预期的反弹,达到了3.2%的增长。下半年的经济会何去何从?张明表示,从消费、进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分别来看,今年下半年消费会回升,但是不能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衰退,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进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可能会再度下滑。
投资方面,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三大块,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因内需、外需都非常低迷,制造业投资的回暖将非常有限,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下,房地产投资的回升也是比较有限的。
“最后就是基建投资了,基建投资到今年六月份累计同比增速还没有转负为正,但是今年如果中国经济想有3%的增长,全年的基建投资的增长必须要到两位数,要到正的10%以上。”张明表示,“所以我们预测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一定会发力,这个过程中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会双轮驱动,成为短期内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分析了短期的宏观政策之后,张明继续分析了中期的结构性改革政策。他指出,中央的新提法指出,要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的解读是:有可能在较长时间里,内外部环境都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进一步地强化国内的大市场,挖掘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潜力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为什么过去我们的国内大循环没有做好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要素在全国内部的流动也存在很多的障碍。”张明判断,未来五到十年,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快速推进,背后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设。随着要素加快自由流动和加速聚集,张明表示,中国将至少有南方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长三角地区、北方的京津冀地区,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三角”以及中部的“郑州-武汉-合肥三角”等五个地区会获得快速发展。
新基建可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速,要由市场主导避免“四万亿”覆辙
张明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新基建将有助于通过激发国内的自主创新来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重新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新基建可以提供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推进,有助于推进国内的自主创新,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劳动增长率和全要素增长率。这正是新基建在保增长之外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中期提高潜在增速。
因此,张明认为,新基建确实应该成为国家未来一段时间推动的重点。不过,他也指出,新基建应该由市场力量主导,这其中既包括民营企业,也包括国有企业,但是不应该由政府力量,尤其是地方政府来主导。他表示,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最后往往会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错配、资源浪费以及债务风险的上升。
“我们知道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当时有一轮投资是‘四万亿’,这四万亿下来应该说有比较大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的副作用。”张明表示,在新基建中,应当避免类似“四万亿”的覆辙。
张明表示,从今年全年来看,整个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少会超过一个百分点,而单看下半年还会更高。他推测,今年下半年,随着更大规模的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基建投资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弹,这里面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都会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新基建要契合中国结构性改革方向,五个方面最被看好
“哪些领域的新基建可能会获得快速发展呢?张明认为,契合了未来中国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助于帮助塑造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新基建发展速度会比较快。
张明在演讲中强调了五类新基建的发展前景:
第一类是能够参与未来五到十年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就是新的都市圈、城市群建设的新基建,有可能获得快速发展。这包括了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新一代通讯,人工智能等基建类型。
第二类,是能够化解中西部地区发展短板的新基建,将有望获得新的发展。这两年的基建投资都喜欢提一个词,“补短板”。补短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东、中、西部的差距形成了一些基础设施的瓶颈和短板,需要我们补。
第三类是能够帮助传统城市更新换代的新基建,会获得新的发展。这与智能城市的建设有关,比如说智能停车场,老旧小区改造等新的基建领域。
第四类,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现在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保障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因此,能够帮助中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新基建有望获得快速发展。比如说像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这样的新基建,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最后一类,中国技术进步未来会越来越少地依赖外部的后发优势,更多地要靠内部的自主创新,因此,那些有助于促进中国国内科技基础应用创新的新基建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