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新基建 > 加码“新基建”要警惕哪些风险? 详情

加码“新基建”要警惕哪些风险?

小赢科技金融研究院 / 2020-05-24 08:37:35

“新基建”托起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要共享不要垄断

 
 
2“新基建”托起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要共享不要垄断
 
从某个角度来看,金融数字化本身是「新基建」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但在行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风险和问题值得警惕。基于此,成少勇先生的主要观点如下:
 
数字技术对金融可以赋能,但这种赋能不是万能的。即便是科技手段,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普惠金融要解决大量长尾客户的需求,首先要建立在大数据的开放上,要加强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不要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垄断;
 
“新基建”有助于托起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但从短期看,在助力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但我们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是大型机构,无论是服务意愿还是服务流程,可能与小微企业需求之间都存在差距。短期内需要金融机构与相关领域有能力的机构加强合作,合力满足特殊时期企业融资需求。
 
以下为对话内容:
 
小赢科技金融研究院:当下的重要目标是以“六保”促“六稳”,但无论是保就业、稳外资外贸,前提都是先保住市场主体。从金融角度审视这一话题,您有哪些观点与我们分享?
 
成少勇:两会前,监管部门对外公开、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政策,可以看出监管对于近年来金融科技在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上的作用十分认可。
 
目前业界关注的议题,就是政策出台后,如何加快通过科技手段助力金融,精准切实地帮到市场主体,特别是微小企业。
 
政策鼓励,疫情常态化,市场需求激增,金融科技如何做,才能更好、更快的在提高金融效率同时,兼顾行业稳定发展?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让金融服务实体企业和满足个人需求变得更为精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数字技术对金融可以赋能,但这种赋能不是万能的。即便是科技手段,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有所为,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准入和方便性会大大提高。数字技术让长尾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可以逐渐织就一张信用的大网,网住痛点的同时挡住风险。
 
但我们也要关注到,金融科技有所不为的方面。科技公司收集到大量的、未脱敏的个人信息,并声称这些信息是为了为金融活动提供风险控制。这里涉及几个问题:
 
第一,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机构,但只要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接受金融的监管,以金融准入门槛为从业标准;
 
第二,任何人的个人数据未经本人允许不得擅自采用并分享给更多机构;
 
第三,普惠金融要解决大量长尾客户的需求,首先要建立在大数据的开放上,要加强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不要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垄断;
 
第四,要警惕有些机构利用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包装出了一些伪金融科技创新,现在有些机构拿着科技拿创新做噱头,把根本不沾边的业务,非要挂一个区块链的名号来炒作,有的甚至打着创新科技、数字技术的名号来坑蒙拐骗,扰乱了市场秩序。我想无论何时,这一红线是万万不能踩踏的。
 
另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建议构建中小微企业长期应对疫情影响的措施。要考虑出台中长期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中期融资便利。
 
小赢科技金融研究院:谈到现在很火的“新基建”话题,您怎么看?
 
成少勇:当前,大家对“新基建”谈论很多,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我个人认为,“新基建”有助于托起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但从短期看,“新基建”在助力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从信贷角度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产物,加强了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但我们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是大型机构,无论是服务意愿还是服务流程,可能与小微企业需求之间都存在差距。短期内需要金融机构与相关领域有能力的机构加强合作,合力满足特殊时期企业融资需求。
 
来源 | 小赢科技金融研究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