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新基建 > 推进新基建发展的三个关键 详情

推进新基建发展的三个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05-14 13:35:03

新基建以科技为动力

 
基础设施的发展首先是源于科技供给端的变化,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技才是推力。历史上基础设施的几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新基建也不例外。新基建有别于传统基建的特征之一在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新一代科学技术特点,是用于满足知识型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需求的公共基础设施,它具有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特征,更加强调知识的高速生产、快速传播和高效应用。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科技将引领着社会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新基建和科学技术两者互为促进、共同升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新基建提供推动力。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科学技术来保驾护航。新基建聚焦的领域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新一代技术的典型应用:5G网络设施、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能源互联网、医疗数字化平台,这些技术都是面向未来的“硬核科技”。它们的彼此融合和推广应用符合产业升级需要,也代表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基建也为科技创新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创新提供平台。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越来越交叉和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为保障国家中长期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撑实施科技发展战略优先领域重大项目,促进各领域科学、技术和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强国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和创新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包括提升和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科研基础设施等。
 
科技基础设施本身兼具科技和基础设施两大属性。科技基础设施是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是长期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基础设施。代表性的科技基础设施有中国科学院在贵州建设的天眼望远镜、在兰州建设的重离子加速器等。这些科技基础设施是大科学装置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典型体现,将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基础性与开放应用性融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造方面的贡献。
 
最后,新基建与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可以促进科技的数字化转型,催生科技新范式——数字化科研基础设施。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集中式科技创新活动正面临挑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分布式创新模式正在逐步显现。传统科技需要实体实验室,需要物理设备、试剂等,但数字化科研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仿真建模、计算模拟手段,构建数据密集型的科研方式,如法国达索实验室利用三维软件构建飞机零配件。
 
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强调公众的参与,倡导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知识和创新共享和扩散。如果说工业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是以生产为导向、以技术为出发点,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则是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以应用和价值实现为核心的创新。人机物三元融合首先就是把人放在中心位置,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将知识共享、生产制造高度协同。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核心驱动力是知识,而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再也不能自行创造财富了,今后重要的是非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即知识的生产率以及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创新的能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