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新基建 > 中经智库:增强“新基建”带动性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详情

中经智库:增强“新基建”带动性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经济日报 / 2020-04-17 14:29:55
中经智库:增强“新基建”带动性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新基建”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成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基建”的内涵是什么?“新基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新基建”应该怎么建?本期中经论坛特别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围绕“新基建”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新基建”成为疫情期间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新基建”到底“新”在哪里?与传统基建的区别是什么?
 
刘韵洁:“新基建”的概念首次被提及是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会议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层面开始密集部署,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的中央深改委会议、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都提到“新基建”,特别是3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不仅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包括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目前,传统基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新基建”则通过数字经济和高端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提供新一轮工业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和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投入,不仅能够加速我国经济的结构优化和投资带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创新和持久的动力,还能够大幅提高我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养老和环保等领域的规模和质量,更好服务于消费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曾宇: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基建”主要是指与高技术产业、科研创新、智慧城市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以5G基站、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大型科研装置、超级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为代表的支撑智慧城市等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新。“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二是模式新。“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并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借助新兴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可能,甚至推动产生新的新兴战略产业;三是领域新。“新基建”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如全联网应用、天地通讯、智慧城市等。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差异来看,“新基建”具有蕴含技术与知识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能力等特点,直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对经济效率提升更显著,涉及诸多产业链环节,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
 
张新红:“新基建”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既是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
 
在传统基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新基建”将在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基建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的功能,其影响和作用是看得见、可测量,但也是有限的。“新基建”不仅可以取得传统基建固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比传统基建更大的乘数效应。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更多是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可以引发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大量涌现。近年来不断出现许多新职业,比如数据分析师、电子竞技师、网商、网红、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民宿房东等,大都得益于“新基建”效应的发挥。随着“新基建”的加速发展,或将带来更多的业态创新,创造更多的新的就业岗位,这也是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魅力所在。
 
李锦: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撑起了一片天”。新产业、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影响,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进度,这并不是单纯的机械式刺激计划,而是早就规划好了的大规模建设计划,多数项目都在各地的投资计划之内,不过在疫情影响之下有所加强,一些地方加快了推进速度。
 
“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新基建”政策将保持稳定发力态势。新型消费带动新型基建,这是逻辑起点。“新基建”不再是刺激制造业等“生产型”投资,而更多依赖“消费型”投资,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