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拓展数字经济 赋能实现共同富裕
经济日报 / 2025-02-25 14:03:37
数字经济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新机遇的重要战略选择,契合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应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勇当先锋的勇气与决心,进一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实现,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人才培养 夯实助力发展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与特色,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扎实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生力军、接班人,以更好地适应国家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对人才的需求。
率先将案例教学引入思政课、率先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并转型升级为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文艺展演的“一体两翼”教学新模式。创建沉浸式、浸润式思政情景教室,使情景育人入脑入心。构建小班研讨、文艺展演、情景浸润、品阅经典、行走课堂“五位一体”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育人落实落细;开启了“百年梦想 百年变局”百人百讲U型教室、O型课堂形势与政策课全新教学模式,使“三全育人”走实走深。
以线下报告、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承办“如何磨出精彩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展示暨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展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精髓,又交流分享了具体教学方法,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实效。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教学创新路径,共同打磨出更多精彩纷呈的思政课堂。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建设,加快推动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升计划,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备战各级思政课教学竞赛、参加各类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举办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辽宁省)建设推进会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论坛,来自大连市各学段300余名思政课一线教师共同参与,互研、互鉴、互学的高效融合,为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选拔优秀本科生组建“一起向未来”团队,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双维度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助力社会发展。
着力开展科研 创新助力发展策略
学院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作为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坚持教学和科研相长的理念,充分利用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等平台优势,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有效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各级各类课题和教学改革探索,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积极发挥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创新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方法策略。
获批成立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评价研究中心”,突出高等教育特色和地方区位优势。围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重大选题方向开展研究,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中成为地方政府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决策咨询机构,在回应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上积极发声、理性引导网上舆论,在东北地区乃至国家相关领域发挥示范作用。
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的培训和申报工作,高起点谋划、全方位动员、高效能推进。组织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开展集中攻关,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把脉指导,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各类项目申报质量和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总结动员大会,帮助教师们准确理解和定位申报科研项目和科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关系。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拓宽学术视野,实现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
扎实落实实践 强化助力发展服务
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社会服务职能,扎实开展形式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师生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精髓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主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赋能共同富裕实现落到实处,在强校兴辽、在探索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发挥学院的青春力量。
以“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建“数字燕·筑梦未来”实践团,围绕提升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数字技术产业集群、推进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培育数字经济科技企业、落实数字企业社会责任等八个方向,深入河北省石家庄与雄安新区两地,全面学习我国数字产业的建设模式,扎实掌握其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用,深入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的现场教学与实践育人作用。
学院“智惠滨城”实践团聚焦“数字党建驱动东北振兴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走访大连及周边的相关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基层乡村等,探索“数字赋能”与“党建引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双轮驱动作用。通过多元维度的实践活动,探索利用数字党建的创新手段和方法助力东北全域的振兴发展,为滨城的党建创新、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庞 丹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