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效应
北京日报 / 2024-11-13 15:42:2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路线图”。新征程上,要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全社会创新活力,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实体经济聚集。
通过数实融合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保持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是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强的体现。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33万亿元,占GDP的2.64%。但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只有2212亿元,仅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6.64%,距离“十四五”规划提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的定量指标仍有较大差距。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的不足影响产业创新活力的释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大国博弈态势,应按照三中全会部署,以数字经济运行模式引领产业模式变革,持续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巩固扩大我国优势产业的领先优势。
一是要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2023年,我国数字企业发展活力增强,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利润同比增长70.6%。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产业创新的内在要求,数字企业是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活力的生力军。一方面,应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协作、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支持头部企业与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科技人才共同培养机制,聚焦集成电路、6G技术、量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软件等国家战略急需和前沿必争领域,着力加强重点产业技术的知识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加强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另一方面,应发挥数字企业创新活力强、行业渗透性深、覆盖面广等优势,以数字经济运行模式引领产业模式变革,支持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等新企业形态发展,培育资源共享、价值共创、风险共担等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加快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力相对分散的实体经济传统行业通过“聚链成群”做大做强,形成开放融合、高效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运转顺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要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一方面,应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升级,以发展工业互联网为抓手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完善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央地协同、部际协同等机制,引导优势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和关键产业备份。另一方面,应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开发部署通用大模型和面向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低空经济等场景的行业专用模型,开展基于数智技术的产品、业务和流程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知识扩散、价值倍增,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