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竞相发力,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人民邮电报 / 2022-07-28 11:36:31
近日,《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明确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强数据、技术、企业、空间载体等关键要素协同联动,加快进行数字经济发展布局。
自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来,河南、黑龙江、福建、云南、山西、北京、江西、上海等省市陆续发布区域性数字经济规划,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引性文件《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也于近期亮相。随着各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密集出台,我国数字经济正进入规模推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局部重点突破到全国燎原之势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空间牵引模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轴心的级联牵引格局,三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全国其他城市产生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
北京着力推动数据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已渗透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年均增加1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060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19.2%。
上海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快进行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在软件与算法、云原生与智能计算、新一代网络、区块链、元宇宙等赛道发力。1月—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3个百分点。
深圳重点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0.6%。
在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推动下,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带动下,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正形成燎原之势。从目前各地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到,数字经济赋能全产业、全场景的态势正在形成。《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努力实现规模倍增,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5%左右;《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3%;《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0%左右;《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
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9.8%,年均增速高达15.9%,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从重点地区局部突破到在全国全面铺开,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产业数字化持续发挥主引擎作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经济规模达到31.7万亿元、占GDP比重31.2%的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近几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工业互联网规模破万亿元,工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纵深推进,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其中第二季度新增项目700个。
在湖北,中国电信为美的打造5G全连接智慧冰箱工厂,厂区5G独立网络切片可支持企业实现多用户和多业务的隔离与保护,实现远程问题定位以及跨工厂、跨地域远程遥控和设备维护。
在浙江,中国移动与方太通过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厨具未来工厂中联合打造视觉检测、AGV移动机器人、数据采集三大场景,能实时采集、分析生产数据,提升生产安全管控水平。
在广东,中国联通为宝钢湛江钢铁定制与工业生产体系深度融合的5G工业专网,5G控制生产线的操作室正式投入应用,提升生产效率约50%,年节省成本约2亿元。
工信部表示,今年上半年实施的智能制造工程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5.7%、75.1%,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进程进一步加快。
放眼全球,传统后工业化国家无不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抓手,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加快数字资源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和跨领域融合应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数字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从刷脸支付到AI诊疗,从元宇宙到NFT数字藏品,从“一码通行”防疫攻坚到北京冬奥会核心系统100%上云……一系列数字元素已渗透进办公、出行、就医、娱乐等与民生百态息息相关的细分场景,各地蓬勃发展的数字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据工信部的数据,上半年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双千兆”网络)的基础上,算力规模快速增长,近五年算力平均增速超过30%,截至2021年底,我国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已超过140EFLOPS,行业市场收入达到1500.2亿元,同比增长28.5%。前不久,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在广东启动,区域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得益于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今年1—6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和互联网的收入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GDP增速7.2个百分点。在疫情条件下,数字产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数字产业发展“加速度”对经济大盘的稳定与拉动作用显著,对经济平稳运行与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根深而叶茂,本固方枝荣。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纷纷加快数字产业发展布局。上海培育包括数字内容、数字贸易在内的数据新要素,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天津推进实施“铸魂”工程、“芯火”工程,加快关键工业控制软件研发,落地中芯国际先进芯片制程等重大项目。江西积极布局VR新赛道,从世界VR产业大会举办地走向VR产业聚集地。安徽发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工程,做大做强“中国声谷”。湖北实施“中国光谷”产业集群培育工程、“5G﹢”应用创新发展工程、北斗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工程三大先导工程,培育世界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