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稳定器”“加速器”作用凸显
人民邮电报 / 2022-07-20 11:05:06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
产业数字化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报告》显示,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迈入快速成长期。当前,我国已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74.7%。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创新更趋活跃,“5G﹢工业互联网”应用全球领先。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领先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网络零售持续快速发展,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
农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测算,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22.1%。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全国部署了117个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了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
数字产业化打造稳增长坚实基础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数字产业化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
数字产业化夯实基础,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1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3%。ICT服务部分在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中占主要地位,软件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在其中的占比持续小幅提升,分别较上年提升2.13个和0.6个百分点,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小幅回落。
从数字产业化内部细分行业来看,电信业保持稳中向好运行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波谷后迎来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2%。
数字化治理成为稳增长重要保障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在重塑政府治理流程、提升治理的精准化与高效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成效显著。我国数字政府已由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单向服务阶段,迈向以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整体服务阶段。2021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亿人,总使用量达368.2亿人次,为地方部门提供身份认证核验服务29亿余次。
与此同时,数字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2021年,超过1/4的国家部委实现政府服务100%全程网办。此外,我国智慧城市经历了从“建系统”到“建城市大脑”的转变,从概念、少数城市拥有向大众参与转变,逐步进入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数据价值化培育稳增长新兴力量
当前,基于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数据资源化进程不断加快。《报告》指出,我国数据资源化产业链日臻完善,数据供给能力增强。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