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 / 2022-01-13 12:49:20
文│中国互联网协会 申涛林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风险”带来的挑战。由于技术的快速迭代,叠加主客观因素作用,导致出现治理手段滞后的“时差”、技术能力对比的“落差”、价值导向判断的“偏差”、不同主体博弈的“温差”,从而催生新情况、新问题,带来新风险、新挑战。因此,相关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后果十分严重。
(一)制度规范滞后场景迭代,成为治理效能的“堵点”
由于法律规范本身的滞后性,使治理步伐难以跟上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此外,从伦理道德层面看,技术演进带来的关系重构、结构重塑,也会带来“道德困境”“伦理困境”。例如,对深度学习技术的不当利用,会导致算法歧视;智能机器人的自主行为,会引发是否适用于法律人格约束的争议;智能系统的“价值判断”,可能会给现有的权责评判带来冲击。
(二)数据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是数据泄露事件高发。当前,数据泄露呈现出态势日益加剧、主体日益多元、范围日益广泛、行业日益复杂的特征。据网络安全公司RBS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数据泄露事件有5183起,同比增加33%。二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现象频现。当前,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限收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2019年,中央网信办会同四部委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全年共受理举报信息1.2万余条,核验问题App约2300余款。三是数据非法交易态势加剧。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针对数据库的暴力破解攻击次数日均超过百亿次,而暗网已成为数据非法交易的重要场所。
(三)内容安全风险更加突出,成为着力整治的“难点”
一是政治安全问题。据纽约大学研究团队称,通过对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脸书广告库审查,发现有8.6万个页面刊登了带有误导倾向的政治广告,约3700万美元的广告没有披露资金来源。二是有害信息传播。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小众化、加密化、云端化等手段,对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进行非法生产、存储、传播、贩售。三是虚假消息宣传。据英国政府披露,疫情期间每周检测虚假消息达70余起。为加强对涉疫情虚假信息的管理,谷歌公司对利用疫情进行牟利的广告采取屏蔽,推特公司对涉嫌虚假传播的文章进行处置,脸书优先推送经过审查的权威消息。
(四)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外溢,成为全力保护的“重点”
当前,针对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机构的攻击日益加剧,且呈现出组织性、目的性的特点。例如,2019年,全球针对电力系统的攻击多发,由此引发的停电事件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同样,随着我国“新基建”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安全更是不容忽视。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云平台遭受DDoS攻击次数占境内目标被攻击次数74%。大型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遭受境外攻击次数达每日90次,同比增加43%。全年遭受30余个APT组织网络攻击,且向能源、金融等多领域拓展。
(五)大国博弈态势不断加剧,成为国际治理的“痛点”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2019年以来,美国国会密集批准数字经济安全相关法案,发布《2020年5G安全保障法》《美国5G安全国家战略》等。二是注重供应链安全。2018年,美国出台《联邦采购供应链安全法案》,以降低供应链风险。今年3月以来,美国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发布多个安全清单,强调供应链安全。三是强化安全能力。美国网络司令部披露,其在2019财年共授出81份总价7490万美元合同,较2018财年32份总价4300万美元合同,几乎增长一倍。四是谋求国际主动。美国综合运用外交、经贸、法律、国际规则等手段,在5G等数字经济领域对中国进行压制。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签署数字经济协定,续签网络安全合作备忘录,提出“塑造国际规则”等。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0年第5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