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数字经济 > 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详情

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经济日报 / 2021-01-19 10:42:27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带进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我国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交叉融合形成的新技术群落广泛运用、多领域融合渗透,使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呈现全面融合的发展态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36.2%,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7%。其中,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7.1万亿元,占GDP比重7.2%;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29.0%。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在规模上也走在世界前列。不过,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更多集中于技术层面和局部领域,更多依赖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而在产业层面和数字经济本质功能层面触及不深,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的巨大潜能和效率还远没有释放出来。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深化产业组织和经济结构层面的数字化创新发展。从各国数字化战略和发展路径看,侧重于技术、产品层面的战略布局较多,而在产业和经济结构层面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创新并不成熟。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应放在产业融合的基础和产业生态的建设上,从产业创新层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培育产业生态 为核心抓手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为坐标,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共享、链接、协同、融合为组织方式的全新的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模式。当下,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和实践大都集中在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层面。数字技术及其应用是提高经济效益、效能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这只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提高局部的效率和效能。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本质功能在于,通过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带来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改进,以实现经济整体效能的放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放大坐标,从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的角度,从资源配置方式和价值创造模式层面,谋划融合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产业是经济的核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须落脚在产业的深度融合上,把重点放在提升产业层面的经济功能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给产业发展逻辑、产业组织方式以及产业发展形态都带来结构性、颠覆性变化,使产业由原来的上下游、产供销的线性关系向立体、多维的网络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是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培育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践抓手。
 
  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需要围绕发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作用,破解经济融合发展的底层问题,解决数据资产属性和数字标准问题;需要追溯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源,重新定义产业,构建新的产业标准和产业体系;需要突破现有部门分割、行业分割、产业分割、政策分割的体制约束。培育产业生态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根本之举,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迫切的工作。
 
  以人的需求 为逻辑起点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在理论上找到融合的契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落脚点都是为“人”服务,无论实体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其发展的根本逻辑都是满足“人”的需要,为“人”创造价值。数字经济也正是从改变需求方式开始。在数字时代,人的需求被数字化了,这就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找到了结合点。人是社会的终极需求者,人的信息最容易抓取,人的需求最便于数据化表达,而且人的信息与产业直接关联。所以,从人的需求出发,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重新定义产业,就能从底层打通产业之间的联系,为产业数字化、融合化发展奠定基础;从人的需求端来定义数字标准,就能逐步解决数据接口和标准千差万别的问题,找到破解数据孤岛和壁垒的突破口。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从需求端出发整合消费信息,以个人信息为基础统合数据标准,构建数据结构,打通全社会数据流通、交换的基础,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数据共享基础,为产业数据流动提供数据标准。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和分类的初始标准,重新定义产业,重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基础、产业标准和产业体系。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开展专题研究,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标准和产业体系,占据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标准的话语权。
 
  以项目数据化 为突破口
 
  传统企业的强边界与数字经济的开放性、生态化发展相矛盾,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企业打开边界,融入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但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改造无法帮助企业突破边界,融入产业生态,还会使企业形成更强的边界。实践表明,项目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项目的高效发展,需要项目与项目在流量、内容、场景等要素上的链接和协同,这是项目数据化的基础。以项目为突破口,将项目结构化、数据化,就能建立起项目与产业的关联,从而将企业纳入到外部的产业生态中。当企业广泛地通过项目结构化与外界建立多维关联时,也推动了自身产业生态的成长,实现企业数据和产业数据的共享。产业生态又会从外部对企业构成冲击,进而推动企业生态重构,最终促使企业数字化重构和产业数字化重构良性互动。
 
  建议建立产业信息数据库,搭建产业大数据平台,研发产业项目信息结构和标准。以产业项目为切入点,以产业项目的用户为对象,以全国各类园区、开发区为载体,特别是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按照产业项目的用户需求进行用户信息的归集、统合、分类和结构化处理,建立产业信息溯源、录入、登记、报送、整合、分类系统,建立产业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搭建产业大数据平台,为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基础。在园区规划中单列产业项目数字化标准试点内容,以发改委重点培育和支持的产业以及产业项目为抓手,开展产业项目、产业数据标准化试点,探索、提炼数据标准和依据。以服务业项目为先期试点,探索建立项目数字化标准及融合产业的分类标准。
 
  以产业生态化 构建发展路径
 
  在项目数据化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演进路径。一是项目协同化。项目以用户为导向进行数据化,项目与项目通过用户共享、流量共享、场景共享、数据共享实现协同,以此突破企业边界,实现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融合。二是企业平台化。推动企业向平台化转型,更多发挥赋能型孵化器、加速器的作用,以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为各项目赋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企业成为赋能平台后,将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关系转变为相互连接、相互赋能的竞合关系,通过不断裂变,放大经济效能。三是产业生态化和经济主体的融合化。随着企业平台属性的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链接性将显著增加,企业平台和企业平台之间也会形成不同的平台生态链。以此拓展,产业之间的链接也会加强,相互打通,形成不同类别的产业生态圈;产业生态的不断发展,又进一步推动各类经济主体(企业、城镇、科研机构等)不断融合,从而推动经济向生态化、融合化发展。
 
  培育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平台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议,从产业层面加大对平台型产业创新组织的支持力度,支持产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互联网等载体建设,支持产业创新共同体、产业生态等创新性组织发展。在工商登记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新型产业组织便利。在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在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措施中,重点对创新性组织形态予以帮助、支持,提供切实的经济鼓励和政策支持。
 
  附注:
 
  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核算框架,数字经济增加值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部分。数字产业化是指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品生产,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互联网行业和软件行业的增加值。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应用,也就是国民经济其他非数字产业部门使用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带来的产出增加值和效率提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