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时代下的数据生产力分析 详情

数字时代下的数据生产力分析

转载:陈述根本 / 2020-09-29 11:08:32
文/陈根   
 
生产力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是一个时代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生产力一词由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在18世纪中期最先提出,强调土地和人口对于累积财富的作用。随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生产力相当于劳动生产率,不断细化的分工是其得以持续提升的根源。同为英国经济学家的李嘉图则认为生产力是各种不同因素的“自然力”,资本、土地、劳动都具有生产力。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首次提出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框架,而马克思则系统建立和阐述了生产力的理论体系,并在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提出了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用体力和脑力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人;劳动资料是指劳动者用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体或物质条件,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是指生产过程中被改造的物体,包括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和经过加工而得到的原材料。
 
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又被统称为生产资料,只有同劳动者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正是人的劳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此外,生产工具的地位尤为突出,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标志。
 
我们的社会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再到“机器代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显然,在数字时代下,数据生产力的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还将面临巨大改变。
 
其中,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劳动者自身生产活动的特征、劳动者的结构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农业社会,人类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对土地资源进行有限开发以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进入工业社会,机器的出现则把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智能工具的大规模普及,使得人类改造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不仅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数据生产力更是替代了大量重复性的脑力工作。于是,人类可以用更少的劳动时间,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陈根:释放数据生产力,建构数字经济新时代
 
这也意味着,在数据生产力时代,有创新精神并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的人才将成为市场的主要支配力量。
 
当机器文明的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而人类文明的协同发展则要求我们着眼于人类对劳动分工的贡献——对机器的理性进行补充,而非试图与它竞争。这需要劳动者培养创新精神,培养挑战权威的意识,甚至是非理性的想法,并不是因为非理性是福佑,而是因为非理性的创造力才是对机器理性的补充。只有这样做才会让我们与机器产生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化会创造价值。
 
从生产资料来看,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因此,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成为划分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生产力在社会形态这个集合上投影的集中代表。
 
20世纪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改造自然的工具也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数字技术使劳动工具智能化。
 
智能工具成为信息社会典型的生产工具,并对信息数据等劳动对象进行采集、传输、处理、执行。如果说工业社会的劳动工具解决了人的四肢的有效延伸问题,而信息社会的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结合则解决了人脑的局限性问题,是一次增强和扩展人类智力功能、解放人类智力劳动的革命。(转载:陈述根本)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