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数字经济 >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稳增长转动能中的重要作用 详情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稳增长转动能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邮电报 王保平 韩永军 / 2020-04-23 13:35:59
疫情极不寻常,冲击前所未有。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较去年四季度大幅下滑12.8个百分点。专家指出,这是自1992年公布季度数据以来我国GDP首次负增长,降幅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针对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这为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如何寻求突破开出了药方。
 
统计数据显示,在一季度整体经济大幅下滑中,数字经济逆势增长表现亮眼。新产业蓬勃发展,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新业态快速壮大,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活跃,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发展较快。3月,社会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这说明,在一季度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下,数字经济“撑起了一片天”。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餐饮、酒店、旅游、电影等传统产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此同时也孕育兴起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影响,对传统产业产生了较好的“补位”效应。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显身手,带来工作生活效率的显著提升。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等在线新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积极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的有力抓手。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受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影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由于出口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要推动经济尽快回到正常轨道,消费和投资这“两翼”必须快马加鞭。中央密集部署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正是看到了数字产业化快速推进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创造和激发就业等所发挥的显著带动作用。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不仅可以起到传统基建固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比传统基建更大的乘数效应。以数字基建为核心的“新基建”提供的更多是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可以引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以“新基建”排头兵的5G为例,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年~2025年,5G可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1.2万亿元、垂直行业网络和设备投资0.47万亿元。不仅如此,5G商用将带动1.8万亿元的移动数据流量消费、2万亿元的信息服务消费和4.5万亿元的终端消费。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增加更多的新型就业机会。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的投资拉动效应也十分可观。
 
数字经济不仅在当下能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长远来看,也将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的动能。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是制造业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的可行途径,将推动产业数字化全面转型升级。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投入,不仅能够加速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赋能,还能够大幅提高我国教育、医疗、文化、交通、体育、养老、环保等领域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服务于消费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桐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未来5年,将是我国数字经济政策红利的快速释放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转型期、是数据资源禀赋的集中彰显期。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予的重大机遇,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有效应对当前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而且能化危为机,乘势而上,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