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 / 2021-05-11 23:48:13
5月11日从中国铁路获悉,近日,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批准和证监会注册批复,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发行“GC国铁01”首单“碳中和”公司债,发行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3 26%、期限2年,创央企同期限公司债利率历史最低水平。
电联新媒 作者:林伯强 / 2021-05-11 23:46:21
全球性的气候治理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有极广的跨度,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各国长期不懈协同合作是必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华宝证券 / 2021-05-11 23:41:41
碳交易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正迅速发展。自《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碳交易体系发展迅速,各国及地区开始纷纷碳交易体系,当前还未形成全球范围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中国小康网 / 2021-05-11 23:39:31
“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承诺,对国内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全领域的。达到碳中和跑道终点,还有40年时间,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深圳商报 / 2021-05-11 09:42:53
5月7日,来源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统计显示,深圳碳市场配额累计总成交量约5900 51万吨,总成交金额约13 85亿元,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量约2023 36万吨。深圳以全国试点碳市场2 5%的配额规模,实现了15 8%的交易量和17%的交易额。
财经十一人 / 2021-05-11 09:40:19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后不到半年,“碳中和”已成为中国企业言必提及的关键词。
2021-05-11 09:36:14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交流平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指导单位。论坛由中国生态环保界、经济金融界、实业科技界具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成员组成。
气候变化经济学 / 2021-05-11 09:31:07
谁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贡献最大?如今谁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这两个问题是达成《巴黎协定》之类的全球协议的难点的核心,在该协定中,所有国家都认为自己受到了公正的对待,没有一个国家能“搭便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1-05-11 09:21:36
在“碳中和”不断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上议程之际,该领域内一些专家却认为,各界至今对“碳中和”的理解仍存有诸多亟待澄清的误区。
国际商报 / 2021-05-10 15:16:05
清洁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是中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然资源报 / 2021-05-10 14:51:01
5月8日,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来自生态环保界、经济金融界、实业科技界的代表共聚清华大学,见证论坛的成立,并共同发布了《推动中国全面绿色转型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
北大国发院作者:徐晋涛 / 2021-05-06 10:59:18
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世界气候大会)有两个主要成果,一是大会参与国普遍同意,到本世纪末,将地球表面升温控制在2度或1 5度之内;第二是主要排放大国都做出了自主减排承诺。
人民日报 / 2021-05-06 10:34:13
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积极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绿债目录(2021年版)》)。
第一财经 / 2021-05-06 10:32:19
“为实现我国‘十四五’环境治理目标和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预计每年需3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其中仅10%至15%可由政府财政支出覆盖。”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日前表示。
中国环境报 / 2021-05-06 10:21:38
近年来,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国大力推进火电、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