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志 / 2022-03-10 19:36:18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实现‘双碳’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3-10 19:21:51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召开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使命特殊。在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双碳”工作、黑土地保护、人口问题等热门话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
农民日报 / 2022-03-10 19:01:1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在宏观经济表现方面最大的亮点是在全球疫情持续、贸易环境受到干扰等不利情况下,我国经济从疫情中快速恢复,GDP增长实现全球领先。同时,这种增长不仅是量的增长,还有质的提升,产业也得到升级。
经济日报 / 2022-03-10 11:18:36
我国是宣传倡导绿色金融理念的先行者。人民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坚持高标准、开放性原则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倡导、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守住“绿水青山”和地球家园。
经济日报 / 2022-03-10 11:17:25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这一重要论断再次警醒我们,能源转型不可“拔苗助长”,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好转型节奏,实现不同能源品种间的平稳过渡,先立后破。
经济日报 / 2022-03-10 11:05:20
近年来,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源生产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日趋低碳化。构建科学合理的降碳考核体系是统筹好发展与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重要手段。
经济日报 / 2022-03-10 10:44:55
加快推进坚强、智慧、绿色、融合的“精致电网”建设,构建能源形态协同转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网络,为沿海地区利用海洋生物固碳、储碳,打造“蓝碳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支撑。
人民日报 / 2022-03-10 10:11:2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证券日报 / 2022-03-09 17:57:1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2-03-09 10:47:32
碳市场作为碳减排的有效政策工具,对行业和企业的制度性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增加了控排行业碳排放的政策约束和减碳成本,但更能够有效推动行业低碳转型升级、提高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绿色高效发展。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2-03-09 10:34:39
“十四五”时期,全国碳排放交易所或将会纳入更多行业与企业,强化与自愿减排量抵扣联动,建立完善的碳价机制,加速与地方碳市场的融合,催生更多绿色金融产品,以市场化、渐进化的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的发展。
经济日报 / 2022-03-08 14:13:21
国务院新闻办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主题,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并回应社会关切。
经济日报 / 2022-03-08 14:10: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表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新安江模式,10余年来持续创新发展、丰富完善,促进了黄山优质生态资源价值的不断实现,造福流域广大群众。
人民日报 / 2022-03-07 13:58:14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目前,我国高质量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还面临统筹规划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委员表示。
人民日报 / 2022-03-07 13:57:13
“绿色发展已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建议将民法典确定的绿色原则纳入各行业的具体管理办法中,强化刚性约束,确保落实到位。”民进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