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零碳园区需久久为功
经济日报 / 2025-01-13 11:46:5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对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零碳园区是指在其建设、运营或发展过程中,将碳排放降至最低水平或完全消除碳排放的产业园区。这种园区模式既强调能源供给的绿色化,又注重能源使用的高效化,通过提升碳捕捉、碳利用与碳封存能力,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园区发展体系。一方面,零碳园区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方式减少碳足迹,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高效化供给、资源循环化利用;另一方面,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全面贯彻碳中和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减排策略,精细化管控能源使用,实现园区的零碳或低碳运营。
建设零碳园区并非绝对的零碳排放,而是通过综合运用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碳交易等方式所抵减的碳量与园区内碳排放量之间实现平衡,达到相对零排放的状态。零碳园区建设涵盖能源转型、建筑节能、交通优化、产业升级、碳交易与补偿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零碳园区建设展现出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国家高度重视零碳园区建设,将其视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与行动方案,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其80%的能源来源于风电、光伏发电以及储能系统,剩余20%则通过购入电网中的绿色电力来补充,从而确保整个园区100%使用清洁电力。此外,企业作为构建零碳园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展现出极高的参与意愿,如宁德时代与远景科技等新能源企业,通过引入前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加速实现绿色发展。
也应看到,零碳园区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上,清洁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亟需突破,技术集成与应用成本较高。管理上,园区运营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高,企业间协同合作存在障碍。政策上,相关法规标准尚不完善,政策激励有待加强。面向未来,零碳园区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强化技术支撑。零碳园区本身就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应用场域,建设零碳园区势必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深化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及碳捕获与利用等关键领域的前沿研究,推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通过开发高效的光伏材料、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及供应的稳定性,确保园区在能源转型进程中稳步实现低碳乃至零碳目标。
创新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上,通过建立智能能源监测系统,实现能源使用的智能调度、峰谷平衡、能效优化等精细化管理。产业布局方面,通过构建产业共生体系,促进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日常运营中,通过强化绿色交通管理,推行绿色办公,采用节能设备、绿色建材,着力打造绿色低碳、资源集约、智慧高效的园区运营生态。
夯实政策基础。加速制定和完善与零碳园区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标准体系,明确园区在能源利用、碳排放核算、产业准入与退出、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具体规范与量化指标。加大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土地使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激发园区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作者:王东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