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大体系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学习时报 / 2024-06-05 11:27:09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应从六个方面着力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共识和潮流。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从六个方面着力。
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加快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之策和治本之举。因此,应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能源体系、消费体系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等方面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高经济“含绿量”,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社会经济结构。
二是完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完善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的治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推动实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主体的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三是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我国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资源粗放利用问题依然突出,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偏高且仍将保持高位。近年来,我国开展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但行政性管控仍然较多,市场化、激励型办法仍不够健全。当务之急,应加快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权益一体纳入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建立完善确权、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化交易制度和技术规范,探索建立区域间、不同污染物之间以及点源与面源的交易机制,培育发展与资源环境权益审计、交易、管理、金融等相关的服务业,建设全国统一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不断提高资源环境权益在不同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配置效率。
四是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针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之举。当前,要坚持先立后破原则,把握节奏和力度,积极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和“碳达峰十大行动”,全面实施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健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等制度,逐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双碳”科技创新、碳金融生态、碳排放区域协同、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制度创新,推动“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五是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随着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命加速演进,数字化、智能化正加速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提升、技术改进、手段优化等方面释放出叠加、聚合、倍增效应。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一方面,建立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不同学科领域生态环境数据互联共享机制,探索实施生态环境数据“一张网”“一张图”清单制度,拓展数字生态文明应用场景,推动治理过程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另一方面,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战略前沿、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快突破相关领域核心技术,营造有利于数字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
六是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体系。要发挥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就必须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这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因此,要持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推进重点区域协同治理、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立法。同时,加快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深化区域执法协作,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做到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作者:易雪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