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能源指标完成度有喜有忧 详情

能源指标完成度有喜有忧

经济日报 / 2024-01-04 10:36:41
单从“十四五”规划能源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喜的是“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标提前实现;忧的是“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指标滞后预期。“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从源头拧紧节能阀门,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服务。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单从能源相关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有喜有忧。
 
喜的是,“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标提前实现。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安全保障类指标。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能源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按照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宣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然而截至2023年底,全国风光总装机已突破10亿千瓦,结合国家能源局设定的新一年风光装机指标,我国在2024年将大幅提前完成在国际社会宣示的目标。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成为含金量十足的“中国名片”。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其中,传统能源有新突破,煤炭兜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原油产量稳定在每年2亿吨以上,天然气连续7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稳步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大幅增长,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能源供应总体平稳。
 
忧的是,“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指标滞后预期。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指每生产1单位GDP所消耗能源量与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引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以能耗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动能转换,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
 
由于产业结构偏重、投资占比偏高,当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下降空间仍然较大。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幅每扩大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费0.5亿吨标准煤以上,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上。全力做好能耗下降工作至关重要。
 
多重因素导致“十四五”时期的前两年能耗下降幅度不及预期。工业能耗强度约为服务业的6倍,工业能耗占总能耗比重超过60%,对单位GDP能耗影响较大。新冠疫情期间,制造业出口大增以及基建投资发力托底经济增长,释放出更多用能需求;同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单位GDP能耗降幅之间呈正相关。受新冠疫情影响,能耗强度较低的服务业占比下滑,对经济总量的拉动效应下降,缩减了能耗降低空间。
 
要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转变。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要从源头拧紧节能阀门,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一方面,节能改造潜力大。我国工业领域先进节能技术普及率不到30%,据测算,随着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的持续推进,203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有望较2020年下降30%左右;另一方面,企业节能热情高。经济调整周期恰恰是节能改造窗口期,节能成为当下企业降本的重要手段。要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开展节能改造,提高能效标准,严格节能审查,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鼓励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能源相关指标落实。对提前完成进度的指标,要继续巩固扩大既有成效。对滞后于进度的指标,要优化调整政策,加大攻坚力度,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