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减排转型之路非坦途——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经济日报 / 2023-12-07 10:35:13
近年来,法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塑造新兴绿色业态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但是,“从巴黎到迪拜的道路并不平坦”,具体表现为三大平衡挑战:一是雄心与现实。无论蓝图如何充满雄心,都需认清当下“高通胀、高债务、低复苏”的严峻现实。二是发展与创新。要缓解转型阵痛,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共识,认识到效率与创新是相伴而生的。三是国内与国外。一些国家始终凌驾于多边治理框架之上,导致实现《巴黎协定》宏大愿景难度剧增。
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召开,并首次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全球盘点。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推动者,法国不仅将其视为执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准绳,更将其作为撬动多边外交与抢占转型发展新赛道的重要机遇。但是,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地缘政治与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法国的减排转型之路绝非坦途,这场“气候之战”注定任重而道远。
经过多年的政策调整与格局塑造,法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塑造新兴绿色业态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统计显示,当前,法国温室气体排放正处于下行区间,第一、二季度连续保持4.3%的降幅,尽管相关减排与高能源价格、温和天气等有一定关联,但建筑与工业等关键部门已出现转型势头。同时,法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频下重注,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推广电动汽车,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等。法国还努力成为《巴黎协定》模范践行者,不仅在推进欧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还力促各方开展国际合作,持续拓展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保护等丰富内涵。
可以看到,无论是早期的《法国国家低碳发展战略》,还是后来的《2017年气候计划》,抑或新版《法国能源和气候战略》与《绿色工业法案》等,这些政策集中反映的都是法国在减排转型领域的雄心壮志与抢抓新兴赛道发展机遇的长久规划,与推动《巴黎协定》的初心一脉相承。但也要看到,“从巴黎到迪拜的道路并不平坦”。有业内机构表示,法国目前的脱碳轨迹与欧盟设定的2050年中和目标不符,亟需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降低55%,并确保交通、建筑、工业这三大关键领域脱碳路径的可持续性。
对此,法国政府近期出台政策组合拳,力求将减排雄心落到实处。
在能源领域,法国计划到2030年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燃料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由目前的约60%减少至42%,整体能源消耗到2050年要比2021年减少40%至50%。同时,法国还将恢复核能和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作为能源转型领域的两大优先事项。一方面,在2027年前关停并改造最后2座燃煤电厂,将现有核反应堆的使用期延长为50年至60年以上,建造6个三代核反应堆,并在2026年底再建8个。另一方面,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布局步伐,到2035年将太阳能发电的部署力度提高一倍,实现75千兆瓦以上装机容量;到2025年,实现18千兆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到2035年,将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翻一番,达到40千兆瓦。此外,同步推动沼气、地热、生物燃料等部署与开发力度,确保工业、供暖与交通领域的脱碳进程。
在产业领域,法国以“转型与先发”并举的策略,一方面推动现有传统产业链条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锚定热泵、风电、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绿氢五大领域为优先扶植目标,并辅以启动行政便利快速通道、奖惩并举塑造良性业态、公私资本激发投资活力、强化人才培训等多项保障措施,确保生态转型成为法国未来强化自主竞争的有力筹码。
对此,经济学家评价认为,法国的减排转型之路将面临三大平衡挑战:
一是雄心与现实。无论蓝图如何充满雄心,都需认清当下“高通胀、高债务、低复苏”的严峻现实。特别是要认识到,生态转型与以往以增长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存在逻辑上的显著区别,这一进程更多伴随着“减”与“转”的重要抉择,将带动生产与消费领域的巨大变革,并对民生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发展与创新。传统生产方式的惯性仍然存在,并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然面临短期成本压力,甚至出现忧虑与困惑。要缓解这一问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共识,认识到效率与创新是相伴而生的。正如法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雅克·埃吕尔所言:“我们的经济社会已嵌入自我延续的技术体系中,一切问题都可在技术创新中找到答案。”
三是国内与国外。自《巴黎协定》后,法国就努力为对接绿色世界“预留接口”,但屡屡受挫。这其中,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美国在“美国优先”理念下制定的气候政策,始终将塑造领导力、实现“单赢”凌驾于多边治理框架之上,甚至不惜推出涉及高额补贴的《通胀削减法案》虹吸盟友资金、人力与技术红利。在如此环境下,实现《巴黎协定》宏大愿景的难度必然剧增。
无论如何,法国“气候之战”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向未来,法国不仅需要尽快拉平节节攀升的排放曲线,步入可持续性的转型赛道,更需认识到,面对这场人类共同的攻坚战,唯有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各方共同发展才是唯一通途。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