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五部门重磅部署碳足迹管理 2025年为重大节点 详情

五部门重磅部署碳足迹管理 2025年为重大节点

中经传媒智库 / 2023-11-23 18:05:19
导读:产品碳足迹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市场对于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需求都非常迫切。
 
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
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商用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以产品碳足迹为导向的企业绿色低碳水平评价制度。
 
作为评价低碳的重要概念之一,碳足迹被用来识别和评估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碳排放数据可以分成两个类型。一类是组织碳,即企业层级方面的碳排放情况;第二类是产品碳,即产品碳足迹情况。
 
其中,《意见》明确,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述,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意见》印发实施后,将在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即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扩大低碳产品供给;有利于妥善应对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外贸产品竞争力。
 
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
 
随着“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碳足迹”作为国际贸易新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意见》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
 
其实,世界范围内已经存在多种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本次《意见》明确,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加强国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充分发挥双多边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
 
据马军分析,加快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欧盟发布了多个新规,比如《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明确要求提交的产品碳足迹是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另外,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如今进入了过渡期,该机制也会涉及产品层级的碳足迹核算。”
 
从全球市场来看,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11月率先提出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的欧洲愿景,并于2020年3月提交《欧洲气候法》,以立法的形式确保目标达成。按照计划,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过渡期至2025年底,将于2026年正式起征“碳关税”,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CBAM是欧盟为减少境内外企业在碳排放成本上的不对称和防止碳泄漏而施行的气候规制,该机制已于今年10月1日进入过渡期,预期将对中国钢铁、铝等六大行业的对欧出口造成巨大影响。
 
《意见》也强调,要系统推进,急用先行。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产品为重点,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范围。
 
根据今年7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早在2021年,中国就已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经济体。日趋兴旺的绿色低碳出口市场,以及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已经将绿色低碳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以此获得长期高质量发展。
 
“有国际标准在前,我国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相对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但仍需要注意,产品类别非常多,因此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时,不同产品类别都需要形成相应方法论,这部分的工作量非常大。”马军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提出了碳足迹公示等相关要求。
 
由于碳足迹核算流程长、数据量大、运算复杂。此前,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冬昶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在相关关键环节,碳足迹的追寻和核算方面,因为缺少数据吃了很多亏,没有数据就按照国外同类型的标准数据进行替代,很明显对于我们出海,包括未来面对隐性碳壁垒的约束之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会打很大折扣。
 
实际上,面对产业发展新的挑战,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相关机构抓紧建立健全碳核算体系。
 
2021年11月,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要探索建立外贸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披露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助力企业节能降碳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
 
国内外对企业披露组织碳排放情况、乃至参与碳交易的要求在提升。针对上市企业,监管部门已开始制定碳披露规则。
 
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潮中,目前大型企业仍是主力军。然而,中小企业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参与主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印发实施后,将在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确立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导向,有助于生产企业系统掌握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持续降低产品碳足迹。
 
二是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扩大低碳产品供给。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通过清晰直观的产品碳排放数据,引导和激励公众更多选择低碳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消费需求传导至生产端,还将促进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三是有利于妥善应对贸易壁垒,提升我外贸产品竞争力。
 
建立我国自主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并加强国际对接,企业可自愿委托国内或国际机构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据实测算产品实际碳足迹,避免参数被高估损害企业利益,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那么,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将如何组织实施?
 
上述负责人表示,《意见》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部门分工,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任务分工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各项任务的统筹协调,加强日常工作调度。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领域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拟定和推广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产品碳标识认证相关工作。
 
先行先试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对国家公布的核算规则标准之外的产品先行开展规则标准研制,条件成熟的可适时纳入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
 
来源 |本文综自中国经营网、中国青年网、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环球网、中国金融新闻网、人民日报、中国网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