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
2023-03-19 22:06:5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双碳”目标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彰显大国担当,但过程中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需深入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寻求科技创新,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一、我国“双碳”目标面临诸多挑战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有所下降。但距“双碳”目标实现仍有较长距离,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困难:
减排幅度大
我国已进入高排放国家行列,以2020年为例,温室气体排放量(1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7%,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超10吨二氧化碳当量)是全球人均排放量的1.5倍。未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将驱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转型任务重
在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GDP贡献约40%,能源消费占比约68%)、能源结构偏煤(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和综合效率偏低(能源强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现状下,亟需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系统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时间窗口紧
2020年9月,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相较于发达国家(50-70年),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明显更短(30年左右),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挑战最为艰巨。
二、“八大战略 八大抓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为破解上述难题、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我国应保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定力,坚定“八大战略”,即节能提效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再电气化战略、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固碳战略、数字化战略与国际合作战略。在此战略部署下,积极稳妥推进具体的实施路径,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使各个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并借助降碳、脱碳、碳移除等措施,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进程,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以基本实现至2060年碳中和。因此,还需紧握以下“八大抓手”,即实施路径: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完善产业空间结构布局。
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煤炭、油气、可再生能源)禀赋;提高中东部能源自给率;通过源网荷储、多能互补、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构建韧性的能源体系,使我国能源结构安全平稳向非化石能源为主体转变,2050年和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分别提高至64%和80%。
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通过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储、荷,发、输、配、用协调规划,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发展各种商业化储能技术等措施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能源系统。
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碳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通过产能控制、工艺升级、能效提升、能源替代等手段,工业部门有望于2025年左右整体实现碳达峰(钢铁、水泥行业“十四五”期间达峰,石化化工行业2030年左右达峰);持续推进工艺替代升级、电气化、深度减排技术攻关,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资源与碳捕集封存(BECCS)等技术,可于2060年实现深度减排。
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能效提升、结构优化、燃料替代,交通部门碳排放于2030-2035年期间得以达峰。
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在大力推行电气化(“光储直柔”新型建筑配电系统、以屋顶光伏为基础的农村新型能源系统、电动车智能充放电系统)和采用清洁供热供冷技术(核电余热的水热联产、跨季节储热和电热泵等技术)后,建筑部门有望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运筹帷幄做好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多措并举发展碳汇和碳移除技术(碳捕集与封存、CCUS、二氧化碳驱油)和加快制定碳移除行动方案最终实现碳中和。
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完善碳交易制度。
三、科技创新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碳中和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引擎,目前还有较大发展潜力。为保障“双碳”目标实现,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能源、工业、交通等重要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如表1),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鼓励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健全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低碳能源数字化发展的数据中心),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的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转型过程。未来需呼吁深度管理、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先立后破,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碳中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并不是终点。未来要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强化能源支撑作用,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