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我国风电光伏基地迎来发展窗口期 详情

我国风电光伏基地迎来发展窗口期

经济日报 / 2022-08-05 14:14:28
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有哪些意义?面临哪些挑战?林伯强表示:相对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通过规模化效应有效降低土地、基建、运维等成本,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效率,充分发挥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的风电光伏资源潜力,有利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电光伏项目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与多能互补生态融合发展原则,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减碳效益。随着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风电光伏基地正迎来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2021年10月,我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正式提出,将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同年12月,《关于印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出台,拉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序幕。其中共涉及19个省(区),总规模97.05吉瓦,风电光伏比例约为40%和60%。今年2月,《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设风电光伏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
 
未来我国新能源系统中,风电光伏基地是关键一环。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生态优先、目标导向、保障消纳”为指导原则,目前第一批规划项目已开工建设,第二批正有序开展。从项目实施进展看,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消纳能力面临电力系统规划的制约。以沙漠、戈壁、荒漠为主要布局场景的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大多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吉林、甘肃等西部以及北部地区,这些省(区)消纳能力有限。据统计,从2021年底陆续开工的第一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中,近75%需要通过特高压跨区域输送消纳发电量。因此,风电光伏基地消纳需要新增特高压输电通道和提高存量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双管齐下。但目前新建特高压通道推进不及预期。送受两端省(区)利益诉求不一致,受端省(区)希望以低于当地燃煤基准价接收电量,而送端省(区)则集中在规模与体量方面,包括加强配套电源建设以及调峰能力平衡等。此外,基地项目的电力消纳对电网安全和电力输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规模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电源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些新问题。
 
另一方面,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面临较大压力。首先,基地项目要求的储能配比更高。据统计,15%至20%储能配比基本是西北省(区)的标配,直接提升了项目建设成本,在当前电化学储能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即使大部分项目重视规模效应,均以200兆瓦甚至500兆瓦作为单体最小规模,经济效益压力依然很大。其次,光伏组件成本上涨。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再次,电价不确定性影响经济效益。2021年配置的基地项目大部分按照燃煤基准价平价上网,但风电光伏基地形成的综合电价是燃煤基准价,投资企业还需承担一定的灵活调节能力的电源成本。同时,越大规模的基地项目承受的电价波动风险越高。最后,地方政府相关诉求也带来经济效益压力。地方政府对基地项目给予较多支持,同时其诉求也更为广泛,包括利润分成、产业配套、税收、外资等方面的非技术成本,给基地项目带来经营压力。
 
面对上述挑战,有如下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快完善输电网络建设规划,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与输电通道的布局衔接,充分调动通道中存量火电和大型水电的调节能力,增强电网整体调节能力和输送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二是深化基地与东中部负荷中心协同发展,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政策和市场机制,通过更有力的政策保障、更合理的电价机制、更完善的辅助服务,引导基地项目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扩大市场消纳容量,可持续地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三是探索打造多能互补的新模式,通过调峰调频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线,提高项目消纳能力与利用效率。
 
作者: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