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邹骥:全面电动化: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增长转型的最佳选择 详情

邹骥:全面电动化: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增长转型的最佳选择

能源基金会 / 2022-04-07 14:48:06
对于电动车发展所引领的机遇和挑战,我谨代表能源基金会从三个方面展开观点陈述。
 
一、电动车是不多见的重合性领域,同时助力四大政策目标
 
新时代对应着新的增长故事与增长动能,而电动车领域恰恰难能可贵地同时满足了此背景下四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政策目标。
 
首先,是增长目标(也是主流目标)。在稳增长的政策推力下,电动车将从投资端和消费端强有力地支持增长。去年电动车市场的销量呈现出超出意料的爬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稳增长中消费政策的推动作用(包括补贴政策的延续等方面)。而同期转向投资角度,无论在汽车制造业的生产线,还是在与电动车充电装置相关联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中,均表现出相当可观的活跃度,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其次,从能源安全目标来看,近期俄乌局势对区域性能源安全发出了预警。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存度分别占70%和40%以上(其中超过半数的石油最终支持道路交通)。在此形势下,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积极应对能源进口依存度与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必要思考。它传达了一个讯号:我们可以用更多的绿电驱动更多的终端用户。因此,挑起大梁的电动车行业、交通的电动化将大有可为,成为确保能源安全、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领域。
 
第三,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的目标。毫无疑问,在人口最密集、大气污染暴露度占高位的大中型城市,机动车在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近40%(局地或超50%)。机动车电动化将成为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一大利器。未来,在中国提升空气质量的进程中,电动车将作为最重要的路径之一。
 
最后,气候变化的目标要求各领域对温室气体排放设限。中国交通行业的排放约占全体排放的10%,比重较大。随着交通行业的增长,如果仍以燃油车作为主流交通工具,在需求量持续上升的情景下,其排放占比很可能重蹈欧美(30%占比)的老路,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阻力。
 
综上所述,电动车作为一个难得的重合性领域,发展电动车将能同时满足若干重要政策目标的需求,是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路径的重要杠杆之一。
 
二、双碳目标与全球化市场下的机遇和挑战
 
总书记将“30/60”双碳目标作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求全行业要基于自身责任和时间节点进行反推,对此作出应有的实际贡献,电动车行业也亦然。认清实现上述四大目标必要性的同时,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应孕而生,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发展,乃至全社会终端用户消费心理的诸多挑战。但是,这场深刻的变革将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机地融为一体。
 
尽管在交通行业排放中,道路交通占绝对压倒的份额,但在近年来我们也看到技术正在取得突破,芯片领域的摩尔定律有望再现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形成“类摩尔定律”。2013-2021年数据展示了一个乐观的前景: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了5倍,同时纯电乘用车的销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这都为上述四大政策目标提供了积极的支撑。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呈现出加速的状态,各国的政策相继出台,昭示着对电动车发展的支撑。
 
电动车的发展,其意义绝不仅在交通行业内部。它已经形成与电力行业互动、交融的势头。当电动车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如果能与电网形成良性互动,将助力和支持电网充分消纳高比例、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由此,电动车的储能和调峰的功能,将是电力系统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
 
随着电动车全球版图的扩展,我们也看到一些潜在的挑战。尽管当下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势头和水平较为超前、领先。但从中长期目标来看,按照现在公布的发展目标线性外推,可以发现到中国的中长期目标将落后于欧美。与此同时,考虑到欧美汽车排放占比高于我国,而这些国家的碳中和目标比我国早(欧美为2050年,中国为2060年),那么碳中和目标势必将进一步要求欧美加速电动车零排放的进程、加剧减排负荷,以至于最终对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成本、技术稳定性各方面的要求将快于我国。为避免我国电动车行业陷入“起大早而赶晚集”的窘境,我们应以此作为预警,以持续保持在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另外,我们认为充电难已经成为电动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制定多要素融合基于差异化充电需求的基础设施规划迫在眉睫 。回顾“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完成情况可以发现,相关规划的完成情况相对滞后,如配建私人桩,无论在居民区还是单位,完成比例仅在50%左右。因此,加速制定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私人乘用车电动化进程势头非常好,但是货车电动化扔处于相对起步的阶段。结合技术研发、成熟、推广等因素,货车电动化任重而道远。但是,货运是排放负荷大头,需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积分政策等方方面面获得有力支持,这也是当务之需。
 
三、结论:紧扣政策、形成合力、弯道超车、携手共进
 
第一,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一些行业先行,国家高质量经济增长需要技术为支撑,碳中和、零排放必须建立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汽车行业是存在技术突破可能性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交通行业可为实现国家30/60目标做出积极贡献,道路交通应发挥引领作用。
 
第二,作为一个新型战略产业,新能源汽车从内在需求上将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增长转型,为其作出重要贡献。汽车产业是全球性产业,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欧美明确的超前目标和市场将可能反超中国,中国汽车行业中长期双碳目标应考虑对标欧美。
 
第三,乘用车和货车的电动化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技术和市场的差距很大,针对货车的财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应保有更大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出台商用车新能源积分政策。
 
第四,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面向全面电动化提前布局,融合土地供给、城市规划、电网规划、能源规划、建筑物配电标准和停车等多要素并考虑差异化的充电需求,走提前布局、基础设施先行的思路,并充分利用保增长政策下更宽松的金融、货币、财政等政策。(今年“两会”公布的财政将赤字率提一个百分点,国债发行的额度、银行的贷款降准、降息,便是放宽宏观经济条件的体现)。能源基金会倡议业内积极思考、加速行动,尽早预判和理清电动车行业在全盘经济下的可达到的项目总量、投资体量、研发与支持的潜力。
 
第五,坚定不移地加强国际合作,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契机,持续推进全球化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