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从四方面确保全国碳市场总体平稳运行 详情

从四方面确保全国碳市场总体平稳运行

2022-02-25 16:23:01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全国碳市场建设加速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 办法(试行)》把碳交易范围从试点扩展到全国。2021 年 7 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 已有的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并存。
 
一是纳入控排的气体和行业范围较小,未来将进一步扩容。从覆盖气体来看,目 前碳配额主要涵盖重点排放单位拥有的发电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碳,未来将进一步纳入 CH4、N2O、HFCS、PFCS、SF6 和 NF3 等其他温室气体。从覆盖行业来看,在建设 初期,考虑到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且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较好,首 批仅纳入了电力行业,共纳入 2225 家控排企业。未来随着碳市场不断成熟,将逐步 扩大纳入行业范围。纳入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航空等其他行业。
 
二是配额分配以免费为主,交易主体单一。在配额总量与分配方式方面,政府一 级市场免费分配+行业基准法,基于历史产量数据、设定差异性单位碳排放量参数, 计算生产机组的初始碳配额。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后续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 逐步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在交易主体方面,由于初期仅在控排企业之间开展碳配额 现货交易,因此交易主体为发电行业(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2013-2019 年任一年 排放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 1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 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三是逐步完善交易基础设施,交易品种单一。从交易系统来看,碳排放交易的运 行系统主要在试点省市落户。一是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 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的牵头省市,其他省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维。二是全国温室气 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则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将筹备,主要用于自愿减排项目的管 理和交易。三是碳衍生品交易所系统由广州期货交易所承担,广州期货交易所将被建 设成一家“创新型”的期货交易所,品种建设将有别于传统期货品种。从交易品种来 看,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产品主要是碳排放配额,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时增加其他 交易产品。值得重视的是,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提出支持广 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碳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碳金融服务,未来碳金融工具会逐渐丰富。
 
四是碳价先扬后抑,成交量临近履约期回暖,全国碳价中枢相对试点地区碳价中 枢较高。从碳价来看,碳排放配额初始开盘价为 48 元/吨,盘中最高价曾一度达到 61.07 元/吨,之后伴随成交量的回落,价格也开始震荡下行。从成交量来看,全国 碳市场开市初期,成交量高开低走。进入四季度,履约期临近,总体成交量才开始回 暖。成交金额变化趋势与成交量类似。随着碳排放权履约完成,短期内碳排放交易量 将显著降低。从碳价中枢来看,全国碳市场碳价为 40-60 元/吨,试点市场碳价除北 京以外在10 元/吨-50 元/吨波动,全国和试点碳市场碳价中枢偏移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由于各试点碳市场仅纳入当地企业参与控排,全国碳市场包含的市场主体为 2225 家发电企业,参与企业数量多且包含全国近 40%的碳排放,因此整体市场比较 活跃,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碳配额流动能够抬高碳价;二是全国和各试点碳市场存在不同的碳定价机制,全国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之间存在基准价格定义以及收盘价计算 规则的不同,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碳价。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