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邹骥:既不能盲从冒进、也不能迟缓守旧 详情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邹骥:既不能盲从冒进、也不能迟缓守旧

2022-01-21 11:12:09
 
近日,在碳研院成立一周年活动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发表重要观点,如下为讲话要点:
 
“电荒”与双控和双碳目标没有关系,是疫情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结果。要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战略定力,不为短时的干扰所动。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趋势。126个国家加欧盟承诺本世纪中叶前后达到碳中和。主要经济体都已经设定了碳中和的目标,在未来30-40年左右的时间里,世界科技和经济体系及全球的意识体系都将不可避免地向碳中和的方向转型。碳中和经济将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现在已经不是讨论要不要碳中和,而是进入讨论如何碳中和及如何进行这个历史性的深刻的社会经济全方位的转型。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和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将面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将驾驭一个高难度的既不能盲从冒进、也不能迟缓守旧的战略转折。
 
01、基本路径
 
一是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包括节能、能效、改变高物质高碳消耗的生活方式,塑造更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二是电力系统深度低碳化,转向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电力系统;三是终端工业、交通、建筑部门绿色电气化;四是非电能源(燃料)的低碳转换;五是力所能及的发展碳汇;六是减缓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甲烷)。
 
 
02、巨额投资
 
走以上路径,需要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部署,背后是巨额投资。在2050年之前需要140万亿以上的投资,如果算上关联产业链和供应链,最终形成的总投资量都将十分巨大。而且,其中大头会发生在电力行业深度低碳化,众多的投资应当发生在未来10-15年,以避免高碳基础设施锁定和资产沉没,为15年之后的碳中和奠定基础设施基础,使碳中和的社会代价较低。也就是说,力争较早碳达峰并较早进入碳排放下行通道在战略上有利于中国以更低的代价实现碳中和并在未来低碳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抢占更加有竞争力的地位。
 
03、管理概念
 
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最小成本的、轻重缓急的时间框架部署的概念和存量与流量管理的概念。需要管理转型过程。我们的变化都是首先通过流量管理进行的,而存量则首先保持稳定,然后先立后破,启动精心安排前后衔接的退出机制。此外,任何时候,民生、用电用能安全保障、金融风险、煤电资产运营管理都是转型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① 提高能效和节能的工作,立刻马上就抓,成本低甚至能挣钱,大约能够削减30-40亿吨二氧化碳,占到三分之一的减排量。这个要先干起来,无悔行动。当前的主要措施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融合及产业组织的优化,这个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致的。在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和化工与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当是给大型先进的企业做好备品备件、生产服务业,形成产业链和良性产业生态,而不是和大企业竞争主业市场,如鄂尔多斯的铁合金案例。
 
②加快投资部署非化石能源发电。在未来十年中需要投资每年1-1.5亿千瓦的风光装机。做到“先立”以保证大约10年后的“后破”(煤电退出)。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的电力体系,基本的技术都已经存在,但需要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去迭代已经示范的技术,以开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的迭代过程。源网荷储要系统规划,也要有顶层设计。西部地区风光水互补,光热发电,抽水蓄能、空气储能、绿电制氢取代煤制氢等技术都已经有了现实存在的工程示范,需要有政策引导,龙头企业迅速部署迭代。以2020年7.5万亿度电中30%来自非化石能源为基数,再考虑到在西部地区的分布,初步估算有1.8万亿度电非化石能源来自西部,按照0.5元一度电计算,大约能卖电9000亿上下,相当于西部省区GDP的10%。以后这个数量还会继续上升,会实实在在地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把西部的风光水和戈壁、沙漠和荒漠都从不值钱的空间开发成资源,形成东西部的能源经济大循环,也为东部负荷中心提供绿电保障。但这个需要建立各得其所的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的投资、电价、保供机制和政策。在东部地区,海上风电的迭代过程已经启动,一切取决于规模。初始的3年给一些补贴和税收优惠,再保证配额特价并网发电,3年后逐步退补,规模摊平固定成本,上亿千瓦的海上风电就开发出来了,还具有输电距离短输电成本低的优势,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用能负荷中心能耗双控的紧张约束。广大乡村和都市圈周边大力发展光储直柔建筑,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③煤电退出过程大规模的要到10年之后。现有的煤电装机存量,平均机龄只有12-13年,从寿命周期上服役期还没结束,也是当下电力供应的顶梁柱,在10-15年之内要保持稳定和正常运转,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贷款。但轻易不要增加新的装机固定资产投资。10-15年之后,服役期达到22-28年之后,则需要考虑有序退出。呈现的状态将是装机不减,但发电小时数逐步降低,相对较小的煤电机组可以转变功能,从承担基础负荷转向调峰和保底灾备。这个是2030-2035年之后的事情。
 
④“先立后破”,就是要保证新增的非化石能源要大于等于“新增的电力需求+退出的煤电”。这个等式表明,要想满足新增的电力需求还要退出煤电,前提就是加速建设非化石能源,这也是抗下行适当超前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内容。
 
04、终端部门电气化
 
终端用户全面电动化,用的都是绿电,这时候整个能源系统、整个全社会的碳排放就会全面走向碳中和。
 
05、交通系统优化
 
① 都市圈人口分布特征和交通系统特征的匹配: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城市内部慢行系统和15分钟生活圈;
 
② 电动车储能;城际长途重载公转铁转水。电动车慢充储能。城市更新的内容:停车楼变能源中心。
 
06、体制机制改革
 
最重要的是在政治上要确立碳排放额度的生产要素地位,为其后的立法、确权、发展碳要素市场提供政治上的前提,打通市场配置的堵点,也为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奠定概念基础和体制机制基础。最终为绿水青山变现为金山银山打通体制政策的通道,能够真正的激励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和研发者的研发积极性。这套政策体系包括行政规制、市场手段(税、碳交易、价格管理)和教育等内容,也包括政策的基础设施,比如MRV,  其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每个五年要有显著进展。体制机制等设计与改革不能摆样子,要对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真的有刺激有帮助。当务之急是设定电力行业碳市场的排放额度总量递减预期,比如说从现在参加碳市场的大约2200多家电厂45亿吨二氧化碳额度采取一个2025年之前每年减少1亿吨、2025-2030年每年减少1.5亿吨配额总量的预期,到2030年前电力行业就减排12.5亿吨二氧化碳,背后是煤电发电小时数逐年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逐年上升,提供的电力总量将继续上升
 
07、新增长故事
 
向碳中和转型,连同振兴乡村,将创造出新的巨大的需求,为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增长率提供新的动能。

文章来源: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研究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