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我国能源新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详情

我国能源新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10-11 13:01:52
今年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据记者了解,自9月中旬以来,江苏、广东、云南、广西、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相继启动有序用电,多地工业企业被要求错峰用电。在东北地区,受限电影响的范围甚至超出了工商业用电,波及到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日常用电。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此轮“限电”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用电量太大,电力供给跟不上,新老能源的协同性不足是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东北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体现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重点需要完善新时代能源新体系。能源结构调整不能简单看传统能源占比下降,新能源占比提升,而要看能源结构调整下的能源新体系建设。
 
周健奇表示,随着新能源发电量的提升,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正在因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电网传输的柔韧性、新老能源的协同性不足而面临较大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能源发电存在周期性波动和气候性波动,并因风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形成地区差异。
 
第二,电力的网络输送也会随着生产节点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改变。
 
第三,电力供应不再均衡、不再集中,并对用电峰谷的时间和电量产生影响。
 
第四,电力调度的重点也将从以传统电源为主转变为新电源与传统电源相配合。
 
第五,供给侧的生产和传输波动增强,消费侧对电力稳定安全供应的需求不变,这就要求处于中间环节的网络输送必须具备平抑波动的能力,也即大幅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同时提升新老能源的协同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越对本报记者表示,此轮电力供应紧张与当前运动式“减碳”也有关系。多地为在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前的窗口期再“搏”一次经济增速,今年上半年开始对新增的“两高”项目亮绿灯,造成下半年的能耗水平急剧升高。
 
“同时,一些地方碳排放交易试点迎来履约截止日,比如上海市今年的履约截止日就定在了9月30日,为不影响正常的履约,电力企业才会在9月下旬频频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赵越进一步表示。
 
当前,发电主要还是靠火电。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8月,火力发电量累计值占全国发电量累计值的71.9%,而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煤炭价格暴涨也是此轮供电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力供应短缺是表现,解决问题要找准根源。为此,周健奇建议,要加快能源新体系建设。一是坚持能源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因为出现了问题就改变初衷;二是提升电网的柔韧性,朝着精准平抑生产和消费多点波动的方向发展;三是利用新电源的分布式、可移动、双传输的特征,实现多中心网络化,规避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可调节性弱的不足;四是强化新能源发电的风险预警,一旦遇到气候问题尽快启动煤电保障方案,包括电煤储备,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保供;五是加快对储能、电网智能化升级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各地领导干部要将经济发展的目光长远化,不要为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收益而为长期的低碳发展埋下隐患。”赵越强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