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徐晋涛: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思考 详情

徐晋涛: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思考

北大国发院 / 2021-08-30 23:43:56

碳税是中国碳减排的较优选择

 
碳税是中国碳减排的较优选择
 
《北大金融评论》:碳税与碳交易均是碳减排的重要工具,为什么您会认为对于中国而言,碳税优于碳交易?
 
徐晋涛: 现在有一两个因素可能会给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带来意外冲击,即欧盟和美国的边境调整政策。欧盟的边境调整政策将从2023年开始实施,其实质就是要征收碳关税。其作用机制在于,一旦一个经济区实打实地推进二氧化碳减排,其碳价就必然会迅速上升,碳价迅速上升就意味着制造业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上升,这些制造业企业就一定会推动决策者实施边境调整政策,以保护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简言之,边境调整政策下,进口到欧盟的电视机,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要交同样多的碳价格,但如果本国的碳价跟欧盟的碳价一样,进口到欧盟就可以免交碳关税。基于此,向欧盟出口产品的国家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收碳税,因为不收就要向欧盟交碳关税,所以边境调整政策在倒逼出口国在国内建立碳价格体系。对于中国而言,要快速响应欧盟的边境调整政策,只能靠征收碳税,因为碳税相较于碳交易更易于测算和执行。
 
对中国影响更大的还是美国呼之欲出的边境调整政策。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气候行动上比较激进,早在2009年,奥巴马政府已经有了清洁能源法草案,提出了边境调整的思路。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拜登竞选纲领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重返巴黎协议。最近拜登政府宣布到2030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的基准水平降低50%。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经济政策,如碳交易或碳税,因为美国政府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关闭企业。那么美国也会实施边境调整机制。
 
因此,如果在未来几年,欧盟、美国先后征收碳关税,中国国内征收碳税的必要性就增大了。中国近期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出口,而美国和欧盟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其边境调整政策必然会对我们的贸易部门形成巨大冲击。类似于中国加入WTO,只是WTO是取消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而边境调整政策是增加关税,因此过去受益于WTO而腾飞的产业,这次受到的冲击预计也将最大。
 
当然,对于中国而言,征收碳税的优点也很明显。事实上,中国环保最弱的环节在地方政府。过去政府出于税收、就业等因素考虑,环境执法的积极性不高,某种程度上还会掩护企业排放。而以地方税形式征收碳税,相当于给予地方政府一项激励,类似于检查偷税漏税,政府有积极性严格监督企业,减少市场失灵。同时地方政府增加了税源,其“Grabbing Hand(掠夺之手)”就会相对弱化,进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其他形式的干扰,提升本地市场上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
 
《北大金融评论》:也有观点认为碳税无法控制碳排放总量,企业多交税就可以多排放,您怎么看?
 
徐晋涛: 这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而是一个效率问题。即只要企业为所有的排放都交了税,这些排放行为就应该是合法合理的。事实上,企业是理性经济人,会衡量缴税的费用和减排的成本,并根据税率调整自己的技术选择。是否会多排,这取决于政策设计,如果税率非常高,排放带给企业的边际收益远远低于交税的成本,企业就会自动减排。对于地方政府也是,如果地方政府要多收税,本地企业投资就会下降,企业就会少来,地方政府收税跟企业增加投资是矛盾的,所以最后还会是一个均衡的结果。
 
《北大金融评论》:有观点认为,中国在征收碳税时最好从供给端征收,但生产的原动力是消费,碳减排“需求侧管理”也意义重大,您认可从需求端征税吗?
 
徐晋涛: 我个人认为减排的核心还是生产端。因为任何产品的生产几乎都有清洁生产的技术,从这一点来看,高碳排放过程中,消费是没有过错的,而是生产的技术选择出了问题。事实上,当我们向生产者征收碳税时,并不是生产者承担了所有的费用,消费者也会承担自己的一部分,具体的比例取决于具体的行业性质。碳减排必然会对消费产生遏制,而关键在于供给侧的技术的变化。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