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杜栋:实现“双碳”目标之系统学解读 详情

杜栋:实现“双碳”目标之系统学解读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1-07-05 18:18:37
作者:杜栋
 
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已经向世界宣布,对外它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对内它将引领我国实现低碳转型,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然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系统观念去认识它,运用系统方法对如何实现目标做系统分析。另外,要清楚城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并努力为实现“碳中和”终极目标而奋斗。
 
一、   层次说:用系统观念去认识实现“双碳”目标
 
在日本的JIS标准中,“系统”被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的集合体”。系统的特性有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这里先从层次性的视角来认识实现“双碳”目标这一话题。
 
经济学里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实际上介于两者之间还有个中观经济学,其涉及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针对实现“双碳”目标,具体来说,可建立一个“宏观—中观—微观”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多层次推进框架。从宏观层面来讲,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把减碳和零碳任务以硬性指标纳入规划体系,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低碳责任;从中观层面来讲,要完成区域碳排放现状调查及影响/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调整方向预测区域碳排放趋势,设定不同阶段技术路线的侧重点,制定符合区域自身发展情景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各省、市、区政府应牵头成立统筹办公室,完善行业之间的协调机制,促使高耗能行业的退出和升级;从微观层面来讲,企业要清晰梳理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并制定逐年减排目标,最终使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完善企业环保认证制度和激励制度。制定企业环保认证制度时,应特别强调碳排放相关指标。此外,还可以运用减税、价格调控等激励政策推动企业进一步提高自主低碳绩效,打造一批“减碳”标兵和“零碳”先锋。
 
二、   整体说:运用系统方法去分析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系统方法首推系统分析。先做整体分析,才能进行后续的系统综合或系统集成。具体地说,有了碳减排目标,碳减排的路径到底应该怎么走?这就需要梳理一下中国碳排放的大户到底是谁。从相关数据看,中国碳排放占比最高的是电力部门,因为中国的电力部门煤炭发电还是主体,碳排放大概占了51%。其次是工业部门,占了大概接近28%,这里主要是钢铁、建材、石化等高碳部门。再就是交通运输行业,占比约9.9%。第四个应该就是城市建筑居住,大概是5%左右。所以,解决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工业部门的降碳和脱碳、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动化和氢动化、推行城市绿色低碳建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深度节能,可能会成为最根本的出路。
 
这样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涉及传统行业转型、区域经济发展、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问题。全面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系统方法大有用武之地。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已有不少的成功实践。面对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各地区需明确各部门各行业的减排重心与责任分担,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参与低碳行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协同性。
 
三、   集合说:城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容纳了各种生产、生活及创造性活动,进行着各种物质与能量交换,城市节能减排对全球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不少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最近,又纷纷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口号和决心。应该说,人们对于低碳城市概念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是个不断加深的过程,低碳城市概念内涵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点和当前低碳城市的实践,我们认为,低碳城市是一种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技术的综合性问题。在建设低碳城市时,既要考虑到经济高速发展,又要考虑到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无论如何,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能源、低碳政策以及低碳技术。其中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消费是低碳城市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低碳能源是核心,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根本,直接决定了低碳城市的发展水平。低碳政策、低碳技术分别从机制和技术角度提供低碳城市发展的社会、金融、法律环境及技术解决途径。
 
四、目标说:终极目标是“碳中和”
 
碳达峰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的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在开展实现“双碳”目标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搞清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基本概念,而且要搞清楚碳达峰和碳中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明确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最近看到,有的城市提出建设“零碳”城市或“碳中和”达标城市,目标是可以设定或树立的,关键先要检查和审视一下目前是不是达峰了?
 
根据IPCC 2018年《全球升温1. 5℃》的特别报告,其中将碳中和定义为:当一定时期内通过人为二氧化碳移除使得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平衡时,可实现净零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我国的碳中和相关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可见,无论如何,实现碳中和的步骤主要有三步,即:碳排放核算、碳减排、抵消。PAS 2060规定碳中和承诺中必须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因此,将鼓励组织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碳管理。该标准实际上可适用于任何实体,包括:地区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家庭及个人;以及任何实体所选定的标的物,包括产品、组织、小区、旅行、建筑等。所以,应该全社会行动起来,形成“低碳共同体”,为碳中和做出各自的贡献。
 
 
(作者杜栋教授系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者供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