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刘燕华: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和机遇 详情

刘燕华: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和机遇

2021-06-04 16:38:09
以下为刘燕华主任演讲文字实录。
 
2015年全球气候大会达成了《巴黎协议》,提出本世纪下半叶全球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各国制定自主减排的目标(NDC),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全球范围的减排行动,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做了很大贡献,近些年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付出了很多实际行动,特别是近期我们国家领导人有很多重要的指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中国的减排目标,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提出了新的2030年四项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排放、碳汇、可再生能源。
 
2021年1月又明确提出双碳目标。
 
2021年3月,中国、欧盟、加拿大举办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对团结合作实施巴黎协定路径展开讨论。
 
2021年4月,中法德举行了一次气候峰会,在那次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要把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去。
 
在4月23号、24号召开了40国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坚持,并且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有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一些目标,这里包括“十四五”期间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期间煤炭逐渐减少,而且还提出了新的一些提法,中国接受“蒙特利尔协定书”,加强非二氧化碳的管控,还要进行碳市场上线交易。 
 
三个观点,一是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第二个抓住机遇、绿色复苏,第三个创新驱动、全球治理。
 
首先说二氧碳化排放,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排放是逐年增加的,当前我们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而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是短期就能改变,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还是在不断增加的。中国的碳消耗强度也是相对比较高的,这说明我们生产一定数量GDP的产品消耗的能源是高的,也就预示着中国的整个产业结构在世界的产业链或者价值链的分配中是属于低端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是同步的,我们国家还属于一个发展阶段,但是美国已经在2007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交叉,欧盟在1990年开放的时候碳排放的增加和经济增长已经开始脱钩了,这就是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另外就是达峰的时间,欧盟要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间隔是71年,美国间隔时间是43年,中国提出来了2030到2060只有30年时间,所以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关于技术,根据我国当前的政策、标准和投资水平都不变前提下,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差距还是很大,这里包括政策问题、行动问题、技术问题、标准问题、国际接轨问题等等,所以要意识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才属于工业2.5阶段,产业结构还处于劣势,这种大规模的转型,调起头来也是相对比较困难。再一个技术还有很多缺陷,技术储备也不够,需要奋发图强去解决。
 
关于制造业,是一个耗能大户,中国的制造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的95%以上,占GDP超过一半,工业增加值达到74%,税收46%,出口62%,就业75%,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说不能指望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同步进行,中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石油和天然气对外有依存度,因此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从宏观看,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和工业领域自己的事情,是中国整个法律、科技、制度、金融、安全行业的全方位协同,同时也有标准体系的建设,所以说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自己要做的事情,是我们工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是中国要进行深度调整的必然一步,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种困难是多重的,但这是我们的选择,负责任大国要有担当,同时也要为全球做出贡献,这是第一点,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第二方面,我们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要抓住实现绿色复苏,特别是这次疫情之后,整个工业结构或者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时间上考虑疫情之后的三年之内,我们要抓紧进行调整,从中长期来说,“十四五”“十五五”是关键时期,实现达峰的前10年是我们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时期,结构也要转型,还有2035、2050、2060的目标,要一步一步往前推进,从空间上既要讲整体也要讲全球,同时讲国家战略,在区域上进行分解,大区域、次区域,各个地方都要全面推动这项工作。所以说抓住机遇实现低碳,要把握低碳转型作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公报提出了“十四五”目标,“十四五”目标里面包括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推动,特别强调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十四五”的基本目标方向已明确。关于新基建,提出了中国要拿出10万亿人民币,在2025年之间推行,解决7个问题,这7个方面都与低碳发展是直接相关的,我们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双循环,面向国际的双循环,还有国内要促进消费,“十四五”规划已经全面启动了,新基建也是中国国家投入的一个方向。转型主要是绿色低碳的转型,有四大行业,电力、交通、建筑和工业,这四大行业要解决的是什么?电力要解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交通要做新的交通布局,建筑要做到绿色建筑,工业要提高效率,这是我们的基本方向。在整个能源结构改革过程中还要考虑能源的安全、需求的增加,另外考虑清洁能源成本及基础设施建设。
 
从产业转型来说,培育新兴产业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低碳,要解决效益问题,形成产业集群,创新驱动。今后有可能出现一批又一批的碳中和企业、碳中和机构、碳中和城市或者碳中和地区。但需要考虑碳中和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江亿院士对这个问题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将来标准院也可以做出贡献,产业转型碳中和的标准确定好了之后就有一定的规范,就可以全面推动了。碳中和不是说单单碳中和,而且要全面纳入到生态文明之中去,要把生态恢复和生态价值、环境质量融在一起,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污染环境是同根同源的,都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了污染物、二氧化碳,把两个问题融在一起共同考虑。再有就是绿色投资也很重要,包括投资政策、投资信贷债券、绿色产业的风投等。
 
关于投资的手段,投资对产业发展是有导向的,我国碳市场发展一段时间了,中国的碳市场已经形成了构架,但是发展不快,也有它本身其他的问题,我们就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碳配额的分配,它是怎么分配,配额之后碳的属性是什么,它是一个碳的排放权,还是作为资产,这种资产可以转换为资本,这个问题要必须弄清楚,实际上我们在碳交易中已经出现了。第二个就是碳价,碳价到底高还是低,中国目前的碳价是16到40元,这个已经做了。发达国家是50欧元以上,可能今后还要提高,就是碳价怎么定?第三个问题市场和碳税的关系,碳市场和碳税是单一工具还是双重工具同时来推动,这个问题都要考虑。所以我们说碳金融现在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新的部署。
 
另外还有地方开展行动,全国18个省已经把碳达峰纳入到“十四五”规划了,在全国87个低碳省市试点,一共有60个试点城市提出了他们的基本目标,行业行动也非常热烈,很多行业都在讨论本行业如何实现碳达峰,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新的科技发展趋势,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低碳,这两个要融在一起相互渗透才能够实现转型。整体第二方面问题的小结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脚踏实地的落实目标,全社会都要参与。
 
第三个问题创新驱动全球治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是能源转型,也是今后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标志。我们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把创新作为核心地位来考虑,只有激发了创新的活力,才能够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真正助力。低碳发展有很多困难,技术需要进步,比如光伏发电,1990年发一度电要100美元,2000年10美元,2010年1美元,现在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完全可以低于煤炭发电的价格,平价、低价可以上网,所以技术进步对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还有其他技术,比如说氢能技术、水能技术,每项技术都需要创新进步,每进一步都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出了相应的贡献。还要看到一个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有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耗需求,这是非常大的市场,中国有市场优势,也有制度优势,所以我们通过技术进步、全面成果的推广,它的效益就逐渐显现。另外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具备社会企业和市场全方的推动的能力,所以说中国的碳市场不仅对中国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为全世界发挥作用。国家发改委近期提出了达峰和中和中长期的6项举措,这6项举措是非常实质性的,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术发展、健全低碳发展的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这是发改委从国家宏观层面定出的方向。
 
下面我们真正落实就要把各项任务分解,分解到各个行业、各个地区,这样就能够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实现一些新的突破。最后还要讲一下绿色投资,中国权威的金融机构已经测算,实现中国碳中和需要百万亿的人民币资金,政府扶持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今后绿色金融、绿色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绿色投资体系在今后几年要有一个大发展,这只是国内。欧盟在绿色投资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很多工作,他们提出绿色复苏计划,用一万亿欧元来推动整个欧盟的绿色发展。美国重回《巴黎协定》也提出一系列的措施,提出2035年对绿色发展要做一系列的投资。
 
各国都在全面行动,比如韩国、印度、南非、巴西等等各个国家都有他们的一些基本方向,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点。根据世界能源署的测算,要实现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需要的是110万亿美元,所以没有投资,没有技术的进步,那可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相对困难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实现创新驱动,既要有金融体系的投资,也要考虑技术体系的投资,双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实现全球的目标,实现全球治理。
 
最后总结一下第三点,低碳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高潮期,新的制度、新的管理体系会发生变革,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竞争,我们要为气候变化的国际治理格局有所准备,对总体方向来说,在国际上合作共赢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发展方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