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碳中和经济学:反推式变革的七个思考
中金公司 / 2021-04-16 14:16:44
绿色溢价:更具操作性的分析工具
绿色溢价:更具操作性的分析工具
具体来讲,绿色溢价是指某项经济活动的清洁(零碳排放)能源成本与化石能源成本之差,负值意味化石能源的 成本相对高,经济主体有动力向清洁能源转换,从而降低碳排放。绿色溢价和碳价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联系 的概念。但绿色溢价作为一个分析工具,相较碳价有三个优势。
首先,绿色溢价是比碳价更广的概念。如果说碳税和碳交易等狭义的“碳价格”不足以纠正超时空的外部性,需 要公共政策在更大范围的干预,绿色溢价可以提供一个包含碳价在内的综合考量。降低绿色溢价可以碳税和碳交 易为载体,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比如公共部门在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增加投入,行业和产品的绿色 标准制定,建设降低清洁能源使用成本的基础设施等。
其次,绿色溢价衡量的是现状,而估算碳价涉及对长远不确定因素的评估。估算碳价是由远及近的方法,把碳排放 导致的气候变化的长远损害折现为当下的成本,绿色溢价是由近及远,估算当下的成本差异,以此为基础分析未来 可能的演变路径。在长远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已经确定的情形下,绿色溢价作为分析工具的可操作性更强。
第三,碳价格是一个整体划一的概念,绿色溢价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由于技术条件、商业模式、公共政策的 差异,各行业的绿色溢价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对不同行业绿色溢价的估算有助于评估政策措施在不同领域的 可行性。依据对新技术、新模式、以及规模效应门槛值的假设,绿色溢价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在实施路径上的一些 关键时间点与指标。
本报告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把绿色溢价的概念应用到中国,发挥中金研究对相关行业的深刻理解,通过估算不同 板块的绿色溢价,作为我们分析碳减排路径的抓手,并以此为纽带和参照体系,把自上到下的宏观分析和从下到 上的微观分析结合起来,提供一个系统性研究。
我们的行业研究团队估算了 8个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的绿色溢价,当前场景下非乘用车交运以及建材行业(水泥、 玻璃等)的绿色溢价分别是141%、138%,即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比化石能源高1-2倍。技术相对成熟 的造纸、有色、钢铁、乘用车和电力行业也有3%-17%的绿色溢价。这说明仅依靠市场价格提供的利益驱动机 制,绿色转型的动力欠缺,而这8个行业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8%O 我们用8个行业的碳排放占比作为权重,估算当前加权平均的绿色溢价在35%左右,其平价(即绿色溢价为零) 隐含的碳价在377元人民币/吨碳。这个水平在国际研究文献估算范围(37-266美元/吨碳)之内,但如上所述 两者在概念上有差异。基于可获得的数据,我们也估算了 2015年以来的8大行业加权平均的绿色溢价,由此形 成的中金绿色溢价指数显示,清洁能源转换价格在近几年明显下降(但背后不同行业的差异大)。
降低绿色溢价有两个载体,降低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和增加化石能源的成本。如果降低绿色溢价完全靠增加化石 能源成本,其所要求的幅度可能对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理想的办法是降低清洁能源成本,或者降低单位GDP 的能耗,这些要求技术进步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对经济是一个正面的供给冲击,给发展带来新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溢价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随着清洁能源价格下跌,绿色溢价下降,经济主体对化石能源需 求减少,其价格下降,反过来会提升绿色溢价。由此清洁能源价格从现在的水平下降到化石能源价格当前水平之 下,并不一定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我们需要动态地看绿色溢价的变化及其含义。最终来讲,公共政策需要通过直 接或间接干预为化石能源价格、从而碳价格设立一个下限。作为分析和政策操作工具,衡量碳排放社会成本的碳 价和衡量私人部门利益驱动的绿色溢价两者应该并行不悖,互为补充。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