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 11:34:15
当前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全球焦点,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带动性强、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新方向新赛道。例如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应用,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2024-07-05 11:29:55
“十五五”时期,我国未来产业将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聚焦未来产业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演进趋势和完整、先进、安全的发展要求,坚持“1137”的发展思路,即聚焦“制造业”这一主战场、围绕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一条主线”,逐步形成未来产业发现
2024-07-04 16:28: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7-04 15:57:24
当前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全球焦点,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带动性强、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新方向新赛道。例如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应用,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2024-07-04 15:51:29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处在60%~70%之间,处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2024-07-04 14:09:54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了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区域局部战争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宏国研院将深入探讨“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2023-05-22 17:09:5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时期,也是苏州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2023-05-22 16:59:0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就业的决策部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依据《甘肃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2023-05-22 16:55:35
为全面加强我市“十四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辽宁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做好我省“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应急规划﹝2020﹞4号)、《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
2022-12-16 14:09:09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稳定农业基本盘,确保稳产保供。
2022-12-16 14:08:42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鼓励增加高质量就业的技能密集型企业发展,落实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
2022-12-16 14:08:12
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及能够分离的生产经营部门逐步转化为企业。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将更多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2022-12-16 14:07:36
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制修订国家职业标准,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
2022-12-16 14:06:50
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022-12-16 14:06:10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城市落户条件。健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