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十五五”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定位 详情

“十五五”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定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25-03-12 13:31:03

“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个重大阶段转换

 
二、“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个重大阶段转换
 
“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个重大阶段转换:一是工业化进程的阶段转换,二是城镇化进程的阶段转换,三是人口结构的阶段转换。这三个重大阶段转换构成“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特征,对产业、区域、财政、金融等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在工业化、城镇化、人口结构发生重大阶段转换的过程中,既蕴含着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潜藏着一些困难挑战。
 
(一)工业化进程的阶段转换: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紧迫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向上攀爬的核心驱动因素。从历史上看,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由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实现跨越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产业结构能否及时转型升级。阿根廷、巴西、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之所以要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么受资源品国际市场行情影响经济长期难以走出大幅波动,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产业发展停留在中低端水平,未能实现转型升级,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问题。而日本、韩国等国家之所以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主要原因就是其在相应发展阶段较好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世界经济史的经验分析表明,当一个国家达到人均GDP水平约12000美元的水平之后,其产业发展往往会面临“后有追赶、前有围堵”的特殊状态:
 
一方面,随着人均工资水平的提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趋于减弱,服装鞋帽、家电和电子产品装配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产业逐步向工资水平较低的后发国家转移。
 
另一方面,在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由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向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的过程中,这些国家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减弱,竞争性加强,于是必然引起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的围堵压制。
 
因而,当一个国家进入该发展阶段时,往往会面临较为复杂逼仄的外部环境,转型升级并不容易——既要努力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等综合运营能力,营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同时也要尽可能维持原有中低端产业的竞争力,防止其过快流出。
 
当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进程已经逐步告一段落。
 
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推进,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不足20%持续上升至1980年的43.9%。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之前,工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之后开始逐步下降。
 
截至2023年,工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分别下降至31.7%和38.3%。单看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也由2006年32.5%的最高点下降至2023年的26.2%。这一过程与其他发达国家历史上工业和制造业占比呈“倒U”型趋势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基本一致;但即便如此,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显著高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仍然突出。
 
其次,从主要工业品产量来看,布、化肥、钢铁、水泥、玻璃、汽车等传统工业时代的代表性工业产品的产量近年来或稳定在某一水平不再增长,或增速明显放缓。
 
其中,布产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906.8亿米,此后开始下降,2023年降至294.9亿米。
 
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在2015年达到7432.0万吨的峰值,此后开始逐渐减少,2023年降至5713.6万吨。
 
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20年之后明显放缓,产量基本稳定在2020年的水平。
 
水泥、平板玻璃、电视机的产量在2020年之后也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
 
汽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2901.8万辆的峰值之后开始下行,尽管后来受对外出口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替代影响产量再度上升,在2023年达到3011.3万辆,但这一数值也仅仅略高于2017年的峰值。
 
当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告一段落之后,新型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而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交相辉映,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信息技术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变革迎来了新契机。除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本身的发展壮大之外,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也能够起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效果 。
 
客观上,现阶段我国产业整体上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林牧渔、工业制造、建筑工程、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大量环节尚未启动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既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机会,带动短期经济增长;也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促进长期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能源技术方面,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池制造、储能、电力配送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人类社会正在迎来新一轮能源革命。我国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输配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积累起了显著的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成为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引领者。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动新能源技术落地应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来能够优化能源结构,在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降低我国能源对外进口依赖;二来能够在光伏组件、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智慧电网等领域不断巩固技术和产业优势,起到换道赶超的效果。
 
同时,“十五五”时期也是我国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收官期,“十五五”时期减碳工作的进展情况既决定了2030年“碳达峰”目标能否顺利收官,也影响着往后继续推动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难易程度。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