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研究
2025-03-11 12:38:40
“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所处的国内外形势深刻影响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成效。深入理解这些形势,是制定科学合理发展策略的基石,对于推动我国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领域协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全球经济在经历疫情冲击后,虽呈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但过程充满波折与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长期高利率环境抑制了投资与消费,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面临着外部需求波动、资本外流等风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规则面临重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复苏的复杂性,世界经济在需求、供给和预期等方面均存在不稳定因素,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科技的突破促使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球各国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国在这一轮变革中既面临着技术赶超的机遇,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卡脖子”、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等挑战,产业升级压力与日俱增。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以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凭借成本优势和市场潜力,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全球产业链中谋求更多份额。这种双向的产业转移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更加分散和多元化,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受到冲击,亟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附加值。
我国经济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然而,当前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内需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此外,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因素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尽管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相对滞后;大城市和城市群在经济增长、人口集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产业空心化等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仅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也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十五五”时期亟需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延伸阅读: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工作”。按照惯例,我们拟选取12个重点主题,邀请相关中央部门专家和学者,结合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政策动向进行权威全面深入的政策思路和重大举措分析,服务有关方面编制“十五五”规划、更好理解把握未来五年的政策走向与重点,也欢迎有关企事业单位定制专题研究报告。每篇报告约8000字。主题如下。
第一篇:“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研究
第二篇:“十五五”时期我国国内发展主要阶段性特征研究
第三篇:“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主要目标和指标预测研究
第四篇:“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研究
第五篇: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趋势特征及政策思路研究
第六篇: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趋势特征及政策思路研究
第八篇: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政策思路研究
第九篇:我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思路研究
第十篇:我国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思路研究
第十一篇:我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政策思路研究
第十二篇: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思路研究
资料订阅
电话:张老师 010-86390675 18618293457 邮箱:zhonghongguoyan@qq.com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