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十五五”是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关键时期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12-03 14:32:48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新质生产力是新技术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过程是由技术变革向生产变革发展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过程。”11月30日,全国政协委员、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李萌在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举行的以“‘十五五’: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前瞻论坛2024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建议,以新质生产力建设为主线规划“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把“十五五”规划制定成为一个新质生产力的建设规划。
李萌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十五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
“今后一个时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绿色低碳、高端制造、健康生活、安全防护、计算与连接。”李萌表示,在这些技术和产业方向上,人工智能将发挥引领作用和全面深度渗透,其中,人工智能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性力量,绿色低碳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性力量,高端制造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柱性力量,健康生活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久性力量,安全防护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障性力量,计算连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性力量。
李萌分析指出,目前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打通物理AI的突破口。大模型走向物理世界是大势所趋,推动着离身智能走向具身智能、物理空间、人间,对实体经济产业链带来重要变革。
“未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空间广阔。前几年,相关部门、地方和企业对人工智能场景驱动进行了系统部署,力争以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为龙头带动突破现有技术垄断格局,推动传统产业获得新生,培育更多新兴产业,取得了成效。”李萌如是说。
“目前,大模型引领具身智能体技术进步加速了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深度改变行业生产力,有望激发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化浪潮。”李萌指出,从世界范围看,率先在AIGC领域产生大规模产业应用,未来将影响金融、媒体、法律、市场研究、教育、客服等十余个行业。此外,Agent智能体将取代搜索网站以及很多软件和应用程序;网络操作系统面临一次大改造,智能操作系统会逐步孕育成形;人工智能向手机、平板和PC产品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稳定多年的信息通信产业将面临重构。
李萌表示,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清洁能源产业作为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所以,“双碳”目标的倒逼将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降碳等绿色低碳产业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及绿色交通、新型储能产品、新能源采集存储应用、新型能源装备、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温室气体控制等方面着力。
李萌说,中国这样的大国制造业应是老树“新质”,必须紧紧抓住不放松,保持强大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工业母机,各类工业装备、深海深空深地装备,空基海基陆基高端大型载运工具,精密仪器设备等都是发展方向。
目前,健康生活产业进入加速期。”李萌指出,截至2023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为4%,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未来,人体增强与功能重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基因与免疫治疗、农业与食品五个领域将获得新增长点。
李萌表示,随着技术门槛降低,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和威胁不断增多,安全产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过去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比如在网络相关企业安全方面投入占企业总投入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智能安全产业、数据安全产业、网络安全产业、密码安全产业、生物安全产业、空天安全产业、应急安全产业等将是未来安全防护产业发展的重点。
李萌说,在万物互联、移动智能的大背景下,传统网络和计算能力已经无法支撑智能经济发展和智能社会运行,必须把计算与连接产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来对待,加快能力提升步伐。新型网络产业、算力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数据产业的发展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至关重要,这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卡点。”李萌建议,要建立中国特色国家技术预测和战略研究体系,建设开源科技信息体系并发挥好作用,壮大高水平技术与产业咨询行业。对标DARPA建立颠覆性技术资助机制,设立颠覆性技术投资基金。加大对试验验证支持力度,打通“原理验证—工程验证—商业验证”完整链条。建立更多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李萌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泛化能力不断增强的大模型已经成为一项通用技术,展现出具有引领学科发展、产业进步、生活改善的广阔前景,不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是某个领域的创新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议把人工智能作为技术主线融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的全过程。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