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中宏国研原创 / 2021-06-04 14:11:21
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开展系统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实施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 立和发展等关键领域考古项目,建设 20 个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 展综合研究。
石窟寺保护利用:建立健全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研究体系, 开展考古调查、价值阐释、艺术研究和成果普及。开展全国石 窟寺专项调查,分级实施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工程,推进石窟寺 科技保护,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
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以黄河干流的流经县区为主要范围,以人类起源、文明历程、生产生活、水利遗产、水陆交通、 艺术荟萃、民族融合、人文景观、革命传统等主题为主要内容, 多层次呈现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内涵,加强安阳殷墟、汉长安城、隋唐洛阳城和重要石窟寺等遗址保护。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江西汉代海昏侯国、河南仰 韶村、良渚古城、石峁、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曲阜鲁国故 城等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文物平安:推进全国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健全文物安 全防范体系,增强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安全防护能力,加强 市县文物机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推广新技术手段应用。
文物保护科技创新:研发文物资源整体性保护、重点文物 安全风险监测与防范、文物病害无损微损检测和诊断等关键技 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出土文物和遗址价值认知、研究阐释 和展示传播技术。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革命旧址保护修缮、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加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提升重大事件遗迹、重要会议遗迹、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水平。
文物活化:通过多种形式活化文物资源、展现文物价值。 提高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开展“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建设 20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馆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包括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所、 点)等在内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设 30 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评估。
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梳理与周边国家跨境共享 的非遗项目清单,加强重点项目保护,支持边境地区设立各级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传承体验设施,加强非遗项目展示 和交流。
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在传统工艺项目集中的地区建设传 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 地,培育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 间组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举办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 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 产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
中华古籍保护:揭示《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华古籍 总目》(分省卷)等普查成果,开展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实施中 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筹建《永乐大典》研究中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